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材料二:2014年1月23日,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抓住反对“四风”这个重点不放,集中解决市、县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把改进作风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
(1)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才能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
材料一 2012年以来,潍坊科技创新捷报频传:全球首台零挥发5.5T低温超导磁选机下线、世界独有的8挡汽车自动变速器投产、国内首台大功率缸内高压直喷压燃式天然气发动机问世。企业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全面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占领了市场。
(1)依据材料,运用价格的知识,阐明企业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原因。
材料二 201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实现此目标要平衡好增长和转型的关系,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方式的主攻方向,扩大内需是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经济转型需要政府推动,但主要还靠市场机制解决。”解决好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城镇化等制约消费的制度安排,中国就能避免陷入“既减速又难转型”的困境。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结构升级”的双赢?
材料一
注:目前,美国城镇化率超过82%,德国城镇化率高达96%。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如韩国推行大城市主导型的城镇化,大力改善道路、水电等城镇基础设施,并发起“新农村”运动,推动乡村发展,迅速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也加剧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拉美地区是世界城镇化最快地区,但由于“赶超”过度,城镇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工业化所能吸纳的程度,出现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1)依据图表一,选出图表二中反映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比率变化趋势的折线是_______,并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综合上述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谈谈如何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
材料一在当前应对国际的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大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因为一般而言,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物质需求会紧缩,而精神文化需求会膨胀。当购车、买房比较困难的时候,人们会转向相对廉价的消费。文化消费既能满足精神需求,又不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需求。
材料二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根据材料一,生产与消费的知识,分析党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提出几点建议。
国庆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记者奔赴全国各地以“你幸福吗”为主题进行街头访问。下面是一部分人在回答记者时给出的答案。
甲:每天都能买到便宜的、放心的肉和菜,就是幸福。
乙:个人收入稳定增长、差距合理,就是幸福。
丙:顺利找到稳定的工作,最好轻松点,就是幸福。
(1)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国家应该如何让百姓幸福。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中国共产党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8-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
及其实际增长速度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A)图(B)
材料二 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
(1)图(a)、图(b)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