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这里的“特殊措施”是指
A.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工资 |
B.由工人接管并运营被原主人放弃的企业 |
C.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 |
D.专门成立管理经济工作的最高权力机构 |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 | D.太平洋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 |
几位同学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进行辩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
B.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 |
C.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 |
D.“文革”期间发展成为严重的左倾错误 |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入党章 |
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
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
孙中山遗嘱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孙中山一生的奋斗中,最典型地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 | B.新三民主义 |
C.三大政策 | D.北上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