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蜡、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仔等。这反应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
| C.物质生活的时尚化 |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
1943年底,美、英、中三国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侵占的中国领土,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二战末期,同盟大国发表文件,重申《开罗宣言》的规定必须实施,这个文件的名称是
| A.《雅尔塔会议公报》 | B.《雅尔塔秘密协定》 |
| C.《波茨坦公告》 | D.《波茨坦协定》 |
下图是一张斯大林格勒战役巷战的照片,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这是因为
①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③这次战役的胜利有利地配合了其它战场②德国是轴心国的中坚力量④这次战役的胜利使苏联能抽出到其他战场作战⑤这次战役的胜利减少了其他战场的压力
| A.①②③⑤ | B.①② |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 |
一位英国学者回忆道:“从德国电台中我起先只听到欢呼胜利的大喊大叫和恶毒的咒骂。希特勒相信宣传的力量,战争头两年里的成功超出了最大胆的期望”。德国在战争头两年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
| A.希特勒的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 B.德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力量 |
| C.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 D.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尚未联合起来 |
下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 A.美国、英国、法国 | B.英国、法国、苏联 |
| C.美国、英国、苏联 | D.美国、法国、苏联 |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不久,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演讲说:“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或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加危险。”这表明丘吉尔
①斥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②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③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④认为绥靖政策是在怂恿侵略
|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