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有载:(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 | B.苛政导致脆弱小农破产 |
C.铁犁、牛耕在江南普及 | D.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郡国并行制 | D.行省制 |
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明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 B.明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 |
在我国古代,秦朝设立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评析正确的是()
A.都是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 B.都是国家统一的需要 |
C.都是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 D.都体现了权力的互相制衡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日趋完备,但效能有限,其根本原因是()
A.监察官员素质低下 | B.政治腐败 |
C.监察机构自身腐败 | D.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
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
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