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客居。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上海在鸦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 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为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材料四 民国初年工业分布状况统计图 (单位:千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年间上海成为中国第一繁盛商埠的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苏联解体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妇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丈夫死了,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全书》)问:“妻可出(休)乎?”程子曰:“妻不贤出之何害?”(《性理大全》)
宋代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德”逐渐盛行。《颜氏家训》主张:“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
《女儿经》:“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
《仪礼》:“(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一中古代妇女受到种种压迫的具体信息。(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妇女问题上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哪些不同主张。(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革命派、民主主义者和新中国人民政府在妇女解放方面作出的贡献。(3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女性获得解放的影响。(3分)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共10分)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文学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张旭《古诗四帖》图二颜真卿书法

图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四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

图五明清时期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1)图一、图二两位书法家的作品各有何特点?它们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图三、图四分别属于中国画哪一画种?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明形成两种画风差异的原因。
(3)依据图五,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形式是什么?简要说明出现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欲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
材料五: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孔子的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4)依据材料四,指出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5)根据材料五指出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五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詹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什么政治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