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则材料说明唐朝三省制
A.不能节制和约束君权 | B.诏令须由政事堂决议 |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 | D.门下省单独决策国事 |
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最初确立了总统与议会双权力中心,后来逐渐演变为议会权力中心,总统的权力被大大削弱。“议会权力中心的形成,使法国成为典型的议会制国家。”强大的议会必然导致政府软弱无力,更迭频繁。“在整个第四共和国(1946--1958)的12年期间,政府改组22次,平均寿命仅6个月,与第三共和国相当。”法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政府更迭最为频繁的国家。导致这一局面的历史原因是
A.民众民主意识浓厚 | B.国民经济发展滞后 |
C.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 D.多次卷入对外战争 |
《宜昌大撤退铭文》记载,1938年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抢运近10万吨物资设备和3万人员如期转移入川。有人后来将“宜昌大撤退”比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国本次大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A.遏制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 |
B.保存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
C.改变了中国工业结构的地理布局 |
D.奠定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基础 |
下边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结合所学相关历史知识
分析这一演变趋势最主要取决于
A.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 |
B.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
C.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 |
D.全球经济普遍自由贸易化 |
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
B.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 |
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
D.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 |
罗马法规定,法定继承不得和遗嘱继承并用。凡是遗嘱有效时,就不使用法定继承。只有在死者生前没有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所立遗嘱上所指定的继承人已经先于立遗嘱的人死亡或拒绝继承时,才可按法定继承办理。这一规定
A.带有一定的习惯法痕迹 |
B.体现了遗嘱继承的优越性 |
C.完善了遗产继承的制度 |
D.有效地维护了私有财产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