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
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
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这场危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
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
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

“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之路”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两幅描绘生产民俗的河北剪纸,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不应包括()

A.“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C.“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
D.“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

下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分工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城郭之民,类多工商”
B.城市与乡村为行政区域划分单位
C.城市商业功能从属于其政治功能
D.“市”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经济商品化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C.封建地租货币化
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