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某地的一份布告称:“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其中“割台湾”的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B.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
| C.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
|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20世纪60年代,英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以下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
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渠道 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有力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④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
|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
|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
|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
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
|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
|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
|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
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 )。
| A.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B.法西斯势力上升,威胁世界和平 |
| C.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 D.造成工人失业 |
罗斯福在1933年3月对公众的讲演中说:“我们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有个比货币、比黄金都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众的信心。你们必须坚定信念,不能被传言和猜疑打垮……。”其中人们的“猜疑”主要是( )。
| A.新政府自由放任能否摆脱金融困境 | B.国家以工代赈是否能够刺激消费和生产 |
| C.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可否刺激出口 | D.国家整顿银行能否恢复银行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