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某地的一份布告称:“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其中“割台湾”的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
C.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962年7月,全国大约有2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农村阶级斗争出现新动向 |
B.人民公社制度被取消 |
C.农村政策出现了右倾动向 |
D.适应生产力状况调整政策 |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天朝田亩制度》最相似的共同点是( )
A.所有制形式引起农民不满 |
B.都超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
C.导致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
D.引起农民的不满和反抗 |
鸦片战争后的对外“开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其本质区别在于( )
A.开放的对象 | B.开放的方式 |
C.开放的前提 | D.开放的区域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安徽凤阳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 )
A.这种责任制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
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要求 |
C.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 |
D.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 )
A.江苏 | B.安徽 |
C.福建 | D.广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