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邦乂,字唏稷,吉州吉水人。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同舍欲隳其守,拉之出,托言故旧家,实娼馆也。邦乂初不疑,酒数行,娼女出,邦乂愕然,疾趋还舍,解其衣冠焚之,流涕自责。博通古今,以舍选登进士第,遭时多艰,每以节义自许。历婺源尉,蕲、庐、建康三郡教授,改秩知溧阳县。会叛卒周德据府城,杀官吏。邦乂立县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曰:“尔悉里中豪杰,诚能集尔徒为邑人诛贼,不惟宥尔罪,当上功畀爵。”明即请行,邦乂饮之卮酒,使自去。越翼日,讨平之。
建炎三年,金人至江上。高宗如浙西,留右仆射杜充为御营使,驻扎建康,命韩世忠、王燮诸将悉听充节制。充性酷而无谋,士心不附。渡冈沙,充遣陈淬等及金人战于马家渡。自辰至未,战数合,胜负未决。燮拥兵弗救,淬被擒,燮兵遁,充率麾下数千人降。金人济江,鼓行逼城。时李槐以户部尚书董军饷,陈邦光以显谟阁直学士守建康,皆具降状,逆之十里亭。金帅完颜宗弼既入城,槐、邦光率官属迎拜,惟邦乂不屈膝,以血大书衣裾曰:“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宗弼不能屈。翼日,遣人说邦乂,许以旧官。邦乂以首触柱础流血,曰:“世岂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动者?速杀我。”翼日,宗弼等与槐、邦光宴堂上,立邦乂于庭,邦乂叱槐、邦光曰:“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有刘团练者,以幅纸书“死活”二字示邦乂曰:“若无多云,欲死趣书‘死’字。”邦乂奋笔书“死”字,金人相顾动色,然未敢害也。已而宗弼再引邦乂,邦乂不胜愤,遥望大骂曰:“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行磔汝万段,安得污我!”宗弼大怒,杀之,剖取其心,年四十四。事闻,赠直秘阁,赐田三顷,官为敛葬,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官其四子。
(节选自《宋史•杨邦乂传》,有改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舍欲隳其守隳:毁坏 |
B.诚能集尔徒为邑人诛贼徒:徒党,同一类人 |
C.皆具降状,逆之十里亭逆:叛逆 |
D.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假:给予帮助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杨邦义节义品性的一组是( )
①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 ②邦乂饮之卮酒,使自去
③惟邦乂不屈膝 ④立邦乂于庭
⑤邦乂奋笔书“死"字 ⑥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邦乂在郡里求学时,被同学托言是到故友家而被骗到娼馆,酒行了几遍后才知道真相,先是惊愕,后马上快步回到宿舍,脱下衣服帽子烧掉,痛哭流涕深深自责。 |
B.杨郭乂做溧阳知县时,为对付占府城杀官吏的叛卒周德而对犯人赵明恩威并施,在杨邦乂赦罪报功封爵的许诺下,赵明第二天就主动请缨,几天时间,就平定了叛乱。 |
C.宋朝将领在金兵面前或逃或败或降,使得金兵渡过长江直逼建康城;宋朝大臣们也屈膝迎拜金帅完颜宗弼;而杨邦乂却在衣襟上写下血书,表达誓死效忠大宋的决心。 |
D.宗弼软硬兼施,又用许诺恢复杨邦乂原有的官职来诱降他,杨邦乂不为所动,抱定必死的决心,即使如此,金人也不敢加害他,后来他又怒骂宗弼,才被杀死并剖心。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邦乂立县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
译文:
(2) 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日"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1. |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苫华表
|
3.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2.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伯父墓表
苏 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1. |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 镪:成串的钱
1. |
对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课外文言文阅读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①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②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③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A.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C.为秦所禽灭 |
D.唯利是图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各种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
B.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叹。 |
D.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
翻译
(1)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2)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