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 A.电影电视 | B.电报电话 |
| C.报刊杂志 | D.铁路交通 |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 |
| B.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
| C.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
| 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一表述指的是新中国的哪一外交方针()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B.“另起炉灶” |
| C.“一边倒”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在政治对话和论述中加入诗词,这是中国一个从政的传统。以下这些诗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20世纪下半期某次会谈进展的情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次会谈是()
| A.1937年国共谈判 | B.1945年重庆谈判 |
| C.1949年北平和谈 | D.中英香港问题谈判 |
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
|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C.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
| 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
在经历了2008年令人兴奋的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令人敬畏的国庆60年阅兵后,世博会完成了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三连胜”,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见证。以下对这两个城市表述正确的是()
| A.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分别代表着南北不同的文化类型,都是我国著名的古都 |
| B.20世纪30年代两地人民共同谱写了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权利的英雄赞歌 |
| C.陈独秀和李大钊分别在两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
| D.20世纪80年代两个城市对外开放,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利于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