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
| A.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 | B.棉花种植与纺织业日益扩大 |
| 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 D.商业日益发达 |
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l件。这说明
| A.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 | 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 |
|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 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工商业市镇,明代达到316个,清代(鸦片战争前)增加到479个。就明清时期而言,这些工商业市镇
| A.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 | B.严格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 |
| C.已开始流通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D.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在我国出现 |
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 币发行 |
|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
1924年l2月,北京开通有轨电车。民间竹枝词写道:“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能够印证新式交通工具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B.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
| C.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 D.取代了原有的出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