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
| 年份 地区 |
1900 |
1915 |
1920 |
1924 |
| 山东章丘 |
O.1% |
35% |
45% |
50% |
| 山东济阳 |
O.2% |
15% |
25% |
40% |
①农产品已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其大旨谓,凡植物、动物之种类,时有变迁,非缔造至今一成不变。……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此可谓千秋崛起之人也。”对材料评述正确的有
①该书应是《物种起源》
②该书确立了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原则
③该理论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该理论开始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缺乏理性精神 | B.有很强的封闭性 | C.求善而不存真 | D.落后于西方国家 |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朱熹 | B.李贽 | C.陆九渊 | D.黄宗羲 |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
| C.“理”不用学习也能体会 |
|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