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下列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①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              ②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③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      ④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 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大学》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一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 )
①小农经济②工官制度③儒家伦理道德④法家法治观念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服从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