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
| 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 |
| 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
|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
| 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
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有一篇著名的《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其中讲到:“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只注重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对这两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A.所有雅典居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 B.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
| C.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 D.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将被放逐 |
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初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①
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②参加万隆会议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 B.传统服饰有强大的生命力 |
|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
下面的文物之所以作为一座丰碑值得后人缅怀,主要由于
| A.清政府土崩瓦解之势,已成横流之决 | 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 |
|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