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7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规则》提出,到2020年,山东空气质量将比2010年改善50%左右。按照规划,2020年以后,工业企业排污的要求不再根据行业划分,高污染行业的排放特权将被取消,将以人民群众应当享受的基本空气质量界定周边污染源的排放标准。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省政府重视改善空气质量的原因。
材料二   为早日实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蓝天梦想,某市采取了多项措施,制定了“三步走”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以烟尘治理为重点,严格控制煤烟型污染;对不同行业制定了相应的废气排放标准;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力争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2)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仍待解决,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的胜利完成为“十二五”乃至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十一五”的光辉历程给我们哪些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启示。
(2)“十二五”规划关于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的建议中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潮流的背景下,上海世博会第一次提出了“低碳世博”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世博园区内建成了我国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示范区;灯光设备大量采用节能的LED光源;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使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参加世博会的许多国家不断交流和实践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充分展现了科技节能的创新成果,从而打造出一届“绿色的世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博”。
(1)简要回答材料中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6分)
(2)结合材料,草拟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的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至少三点)

在有人感叹社会冷漠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温暖。

(1)请任选上述一位“最美的人”或另举实例(可以是其他“最美的人”或默默无闻的好人),说明为什么“Ta”最美。
(2)用《文化生活》中道德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学生不仅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最美”的眼睛,还应该有一颗追求“最美”的心。

法国哲学家孔德曾说,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15~64岁人口占比
注:①国际上估计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是常用的统计口径之一。本统计忽略中外劳动者实际工作年限的差异。②婴儿潮,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人口出生率大幅提升的现象。
材料二: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企业。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金短缺、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1)根据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分析1980~2010年的人口状况为什么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助推作用。
2009~2012年中国劳动力基本工资年增长率递增,此后10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将处于上升阶段。
(2)结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分析中国今后发展对外贸易是否还需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

材料一:近年来,丽江、平遥等古城倍受游客青睐,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有的地区受其启发,也投入巨资,在现存历史遗迹基础上大拆大建,完全复建一座古城。
材料二:有专家认为,复建古城的初衷应是文物保护和利用,不能只把拉动经济增长作为目的。如果复建的古城表面上宏伟、漂亮,但破坏了现存文物及周围环境,失去了文化底蕴和内涵,游客是不喜欢去看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复建古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