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效率低下、水环境质量低劣、城市内涝、饮用水安全等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浙江省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全面推进,加大水资源保护的技术研究,强化水流域各部门的协调,争取3-5年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安全饮水问题、污水治理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
材料二:浙江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2014年10月1日起调整,新标准实施后将对超计划或者超定额取水制定惩罚性征收标准。业内专家认为,“除了供水成本普遍上涨,水资源费也有上调理由,对越来越稀缺的水资源,有必要投入更多力量进行保护和涵养,同时遏制低效用水甚至滥用水的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浙江省水资源费上调的理由。
阅读下列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设福州城市地铁,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福州市打造宜居城市的实际行动。2007年,福州市政府组织专家就《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进行商讨和论证。2009年6月福州市政府(地铁办)就地铁建设资金的筹措方案向福州市第13届人大常委会报告。2009年12月,城市福州地铁1号线举行动工仪式,福州人翘首以盼20余年的“地铁梦”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简要说明材料一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
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投入不足,政府的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短缺。研究显示,如果国家财政能解决这一支出,我国居民消费率就能增长约3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目前国家在这一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关系民生的公共事业投入的力度。
⑴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请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简析其原因。
福州城内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被称为“三坊七巷”。在上世纪末,全国旧城改造热中,三坊七巷因破损严重被列为福州市房地产开发改造项目。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认识到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坊七巷是这座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许多当地居民迫切希望政府把三坊七巷作为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进行修复,保留住三坊七巷这个福州明清古建筑最集中的留存地。福州市政府及时调整思路,决定终止三坊七巷的房地产开发改造项目,由开发、改造转为整体保护、修复。
福州市在对三坊七巷的保护和修复中,贯彻实施国家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规,及时组织编制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三坊七巷文物保护管理细则》等一系列地方性规范文件,加大保护与整治力度。在征集居民拆迁意见、听取专家修复建议的基础上,福州市政府于2006年出资18亿元,迈出三坊七巷保护与拆迁工程的步伐。随着,政府投入逐年加大,带动了三坊七巷周边的商业、服务业等蓬勃发展,吸引了不少客商到福州投资兴业。福州市政府还将保护修复工程支出主要投向民生,使三坊七巷的改造不仅成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程,更是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的安居工程、民心工程。
福州市保护和修复三坊七巷中,大力修复的不仅仅是古老的建筑,更是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修复,弘扬福州传统特色民俗文化,在文物古迹上作文章:举办“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三坊七巷宣言》;推出以三坊七巷为主的多条城市旅游线路;福州市有关部门联合在大中小学师生中开展“文中、画中、歌中、影中”三坊七巷活动;举办三坊七巷民俗文化节;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在三坊七巷揭牌;2009年6月三坊七巷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等等。如今,修缮如“旧”的三坊七巷古街区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慕名参观,为日后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可以说,福州市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工程。
(1)在三坊七巷保护修复过程中,福州市政府是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的?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财政在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中所起的作用。
(3)请你谈谈福州市中小学生积极参加“文中、画中、歌中、影中”三坊七巷活动的文化意义。
B.[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据史料记载,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王安石时,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于是他提起笔来,续诗两句;秋花不比黄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知道后心里很不满意,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他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九月重阳这一天,苏东坡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1)从归纳推理的角度,说明苏东坡的续诗为什么会犯逻辑错误(4分)
(2)这个事例对我们进行不完全归纳推理有什么启示?(6分)
A.[选修3——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 2010年3月9日,吴邦国委员长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一年来,全国人大共审议22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4个工作报告,决定批准我国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协定以及加入的国际公约7件,还决定和批准任免一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材料二 2009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国会尽快通过修屋换现金计划,表示该计划将有助于创造就业,节省资金并削减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
(1)材料体现了中国和美国分别实行什么样的政体?
(2)有人认为,“中、美两国实行的政体是由他们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外来势力决定的。”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