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各地政权一律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各地苏维埃应负责保证真正的革命秩序。
回答问题:(1)以上材料是在 (事件名)后通过并宣告的。
(2)材料中的“临时政府”是指 。“代表大会”是指 。(3)在此之前俄国政权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科举选拔官员的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3)科举制已经废除,但是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流传至今,是什么方法?
(4)对待古典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由谁建立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哪位皇帝完成了千年的“皇帝专权梦”
(4)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发展变化趋势。
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双方全面规划了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大国关系。中美关系是大国关系的典型代表,具有全球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尼克松在《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1960年11月4日)
材料二 尼克松总统向迎候在机场的周恩来总理首先伸出手去,两位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多年没有交往啊!”
材料三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双方要始终坚持合作共赢、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两国各界友好交往,共同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和探索构建中关新型大国关系。
——杨洁篪《纪念尼克松首次访华座谈会》(2013年5月3日)
(1)结合5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分析材料一中尼克松反对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为何不能成立?(举两例,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尼克松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两位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是在哪一年?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签署了什么文件?
(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应如何发展的认识?(1分)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主要活动一览表
(2)概括材料二中李鸿章除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以外其它方面的强国举措。
材料三: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3)根据材料三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材料四: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4)根据材料四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角度简要评价李鸿章。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摘自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
材料三: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今天下安危,系之於朕。故日慎一日,虽休勿休。……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摘自吴兢《贞观政要》
(1)请写出材料一中“扫六合”的秦王名字。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主要指秦王的什么功绩?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英雄”、“长策”各指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一“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和材料三的有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在历史上都曾称为“秦王”的统治者各自统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