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是张小华同学设计并完成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在4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及2毫升清水或唾液。(4分)

试管
物质
 温度      
时间
碘液
 现象
A
馒头碎屑+清水
37℃
3分钟

  ?
B
馒头碎屑+唾液
37℃
1分钟

 变蓝
C
馒头碎屑+唾液
 37℃
2分钟

部分变蓝
D
馒头碎屑+唾液
37℃
3分钟

 不变蓝

A试管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和D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
B、C和D三支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第(3)小题,你认为吃饭时应该______________
A、狼吞虎咽               B、细嚼慢咽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是人类深空探测的重要内容。为实现在月球基地“种菜”,科学家做了大量探索和实验。

实验一:科研团队利用月壤进行植物栽培实验

Ⅰ.材料、装置:不同批次的真实月壤A、B、C,模拟月壤(模拟真实月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火山灰);底面积仅为 1cm2 的圆柱容器(如右图)。

Ⅱ.过程、结果:将等量的拟南芥种子分别播种在真实月壤A、B、C和模拟月壤中。通过测量叶尖最宽展距,了解拟南芥生长状况。每组实验重复4次。

(1)由于真实月壤样本数量少,实验中节约用量的做法是______。

(2)绘制曲线应采用每组数据的________,目的是减小误差。

(3)研究发现,各组拟南芥种子萌发率都是 100% ,且幼苗初始阶段生长状况相近。一段时间后,真实月壤中拟南芥的生长状况较差(如下图),据图分析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

真实月壤中可种出植物,但生长不良,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肥力不足。由于真实月壤稀缺,科研团队尝试用模拟月壤进行改良实验。

实验二:科研团队利用固氮蓝藻开展模拟月壤氮含量的改良实验

Ⅰ.过程:称取适量的模拟月壤于三角瓶中,加入无氮培养基,无菌处理后分别接种固氮蓝藻A和B,并设置对照组,置于适宜的环境进行培养,重复3次。

Ⅱ.结果:测定为期50天的各组模拟月壤中氮含量的动态变化(如下图)。

(4)对照组应设置为________。

(5)分析曲线,得出结论:______。

(6)运用实验二的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探究的是:________。

钓鱼爱好者之间流传这样一句话:“一日有三迁,早晚要钓边”。难道小鱼一日三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吗?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小鱼分布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器具:体长2—3cm的小鱼、光照强度测试仪、LED冷光灯、长100cm的亚克力水槽(用三块可移动的隔板将水槽分隔成4个相等的区段,将LED冷光灯固定在水槽的一侧,如图一所示)。

方法步骤:

①将亚克力水槽置于独立的黑暗环境中,打开LED冷光灯,用光照强度测试仪测出水槽不同区段的光照强度,测得的数据如表一所示。

②将60条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小鱼倒入水槽的四个区段中,每个区段15条。

③将隔板提高并固定,便于小鱼自由通过。

3分钟后,同时放下隔板,对水槽各区段小鱼进行计数。

⑤多次重复上述步骤②④,记录数据并算出平均值,生成柱状图(图二)。

1)在分类上,鱼属于________(填“无脊椎动物”或“脊椎动物”)。小鱼在水中生活,用________呼吸。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步骤⑤中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4)从步骤①中的表格数据可得出:距离光源的位置越远,光照强度________

5)结合图二分析,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劳动实践基地种植了玉米,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图一为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图二为玉米植株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字母或序号,________填文字)。

1)播种前松土,其目的是为玉米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________

2)图一中的②将来发育成玉米植株的________。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是由图二中的[ ]________提供动力,运输到茎、叶等器官。

3)玉米果实有“甜”和“糯”口感之分,主要与图二中的[ ]________制造的有机物有关,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叶片的________细胞中。

4)玉米果皮的黄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黄粒玉米植株的花粉授到白粒玉米植株的柱头上,结出玉米的果皮颜色是________色。

脑部微血管密度和GAT1蛋白含量是影响某种脑部疾病的重要因素。为探究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该病的效果,某科研团队用45只患病大鼠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注:药物OX对该病有治疗效果。

请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将患病大鼠分组时,要做到_______。甲组的作用是_______

2)据表可知,与甲、乙组相比,丙组大鼠走迷宫耗时_______,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效果_______,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

3)为评估丙组大鼠是否已治愈,实验需增设______大鼠组为丁组。

4)银杏叶提取物成分复杂,剂量效果未知,请提出一个进一步的研究思路:_______

枇杷是重要的经济水果,近期在重庆出现一种新的枇杷叶斑病,为帮助农户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

1)为明确致病生物,首先进行了下图1所示实验,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孢子和有细胞核的_____,据此推测该致病菌属于________(填细菌真菌)。

2)为确认分离出的致病菌能否引起相同病症的叶斑病,开展了下图2所示的实验。

乙组处应滴加等量的______,结果显示甲组叶片出现病斑的颜色、形态与田间摘取的病叶相似,说明分离出来的致病菌和田间病叶的致病菌______(填不是)同一种生物。

3)以达到相同且符合生产要求的抑菌值为标准,科研人员比较了5种杀菌剂所需要的浓度,据下表中数据分析,其中_______号的抑菌效率最佳。结合生活生产实践,你会建议农户长期只使用这种药剂吗?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