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图中编号)
(1)图中能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图中[1]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 (填编号)。该结构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处是染色质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
(5)若细胞吸入18O2,一段时间后,最先检测到18O的细胞器是[ ] 。
下表是大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亲本中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均相同。若控制花色的基因用A、a来表示。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组合 |
亲本表现型 |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紫花 |
白花 |
||
一 |
紫花×白花 |
405 |
411 |
二 |
白花×白花 |
0 |
820 |
三 |
紫花×紫花 |
1240 |
413 |
(1)根据组合可判断出花为显性性状,因为。
(2)组合一中亲本紫花基因型为,F1中的白花基因型为。
(3)组合三中,F1中紫花基因型为,F1中同时出现紫花与白花的现
象称为。
(4)组合一中,F1中的紫花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为。
下表为无土栽培时所用的一种非完全培养液的主要配方,试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每1000ml蒸馏水中加入:
成分 |
KH2PO4 |
KNO3 |
Ca(NO3)2 |
MgSO4 |
含量 |
0.2g |
1.0g |
1.0g |
0.4g |
(1)该培养液中所含的元素不是矿质元素,属于能被植物再度利用的大量元素。
(2)该培养液中的元素是以形式被植物细胞吸收的,这种吸收方式主要是
过程。
(3)该培养液的浓度一般不会高于植物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浓度。如果培养液的浓度过高,植物则不能生长,甚至死亡,这种结果的原因:
。
(4)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番茄,他们按照番茄对矿质养料的需求配置了标准的营养液,然后将番茄苗置入其中静置培养,培养过程中又及时添加营养液。第一周番茄苗长势正常,第二周却出现了缺素症,同学们分析了原因,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是第三周,番茄苗却出现了萎蔫现象。
①第二周,番茄苗出现缺素症的主要原因:
;同学们的补救措施:。
②第三周,番茄苗出现萎蔫现象的原因:;
最简单的补救措施:。
(5)如果用缺少某种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番茄一段时间后,其幼苗的茎尖和新生嫩叶首先出现坏死斑点,则缺乏的元素可能是。
下图是验证光合作用某过程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某课题小组为探究甲图细胞壁的化学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
①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②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A、B。
③取A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并加热;取B加双缩脲试剂,摇匀。
④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a现象: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现象: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现象: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现象: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解决梨(丰水)、梨(新高)、苹果(富士)、苹果(新红星)四种果树人工授粉时授粉量控制的问题,并验证硼元素对上述品种花粉萌发的作用,技术人员进行了测定各品种花粉萌发率的实验。
材料用具:分别取自梨(丰水)、梨(新高)、苹果(富士)、苹果(新红星)四种果树的新鲜花粒若干;分别装有培养基A(1%琼脂+10%蔗糖+0.01%硼酸)和培养基B(1%琼脂+10%蔗糖)的培养皿若干;显微镜;棉签。
写出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