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据此,苏格拉底认为
| A.美德和人性两者不可兼而有之 | B.追求理性是哲学的最高境界 |
| C.道德感化是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 | D.美德是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
|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
|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 D.“因信称义”,“致良知” |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精神家园。关于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们关注的中心问题都是人和人类社会 |
| B.智者学派关注自然,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 |
| C.智者学派提出知识就是美德 |
| D.苏格拉底认为世间一切好坏优劣都取决于人的感觉 |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经济的发展 | B.社会环境的变化 |
| C.统治政策的调整 | D.主流思想的演变 |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制天命而用之 |
|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