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某中学初一学生在课间休息时,经常在过道打闹、推搡。这天,小张追打小刚,将小刚推下楼梯,造成两颗门牙碰掉。小刚的哥哥听后非常气愤,便让小刚带着找到小张,不由分说,拳打脚踢,致使小张当场昏倒,被送往医院,小刚及哥哥被告上法院,受到应有的制裁。
材料二:初二学生小玉学习不用功,成绩名列倒数第三。因此她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们的嘲笑和讥讽。父亲也对小玉的前途失去信心,只要考试成绩一公布,回家后便少不了挨父亲的毒打,每次都遍体鳞伤。最后,父亲看她学习无望,便强迫她辍学到城市打工。在深圳某皮鞋厂,工厂老板安排14岁的小玉做了学徒工。
材料三:我国未成年人工作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已初步形成,据统计,全国29个省、市、直辖市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负责对未成年人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
小刚维权不成反成被告,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二中的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哪些方面的保护?
为什么国家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的保护?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那么——
(1)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2)青少年应如何做?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每年12月4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八年级某班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开展相关活动。
(1)活动一:说一说在宪法实施过程中,作为青少年学生,你应该怎么做?(4分,答出两点即可)
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但有权不能任性。备受关注的“秦火火”因诽谤、寻衅滋事罪,朝阳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秦火火”明知系捏造的事实,仍然在网上散布谣言,相关信息累计被转发4100余次。
(2)活动二:辩一辩 有同学认为,在网络上留言也有那么多规矩,这不是限制我们的权利吗?请运用《与法同行》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015年2月28日,前中央电视台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自费100万制作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开始在朋友圈流传,不到一天时间,传遍全网,成为数亿人手机朋友圈中热谈的话题。103分钟的视频中,内容有:
◆河北一个省烧了全世界6%的煤,钢铁、发电等违规排放的企业,没得到任何的管理。
(1)这一现状给有关部门什么警示?
◆大量的“僵尸”重工业企业,产能严重过剩,消耗着宝贵的金融、环境资源,一半以上的省份,在十二五规划里仍把它们列为支柱产业。
(2)请谈谈你对上述做法是怎么看的。
伴随着中国各类商品制假售价行为的不断曝光,网民们纷纷为自己在消费中的安全担忧。为此,部分网民在网络论坛中以“消费与安全”为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原创首发】消费与我们密切相关。消费的不安全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和健康,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楼主】 |
【青青小草】是啊,现在的消费真让人纠结!千足金不千足,美白牙膏不美 【1楼】 |
【忧伤的心】郁闷!为什么这种事屡禁不止呢? 【2楼】 |
【无须沉默】在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纠结和恐惧是不起作用的!我们要有所作为。 【3楼】 |
(1)1楼提到的那些现象会侵害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益?
(2)请回答2楼问题:“为什么这种事屡禁不止?”
(3)请帮3楼分析: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有所作为?
八年级学生小梅家庭贫寒,爸爸以女孩读书无用为由要求她辍学 ,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小梅不愿意离开学校,可她爸爸强行把她带回了家。
(1)小梅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
(2)小梅可以采取哪些非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3)作为八年级学生你该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