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编号
操作
实验现象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 mL 5% H2O2溶液,各滴入2滴1 mol·L-1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
试管A中无明显气泡产生;
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加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 mL 5% H2O2溶液和5 mL 10% H2O2溶液
试管A、B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滴加FeCl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所提供的试剂或条件)。
(4)某同学在50 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分析判断OE、EF、FG三段中,___________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课外小组在做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呈现红色,但红色很快褪去。根据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甲、乙、丙3位同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推测。
甲:反应时试管很热,可能是溶液温度较高使红色褪去。
乙:由于所加水较少,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大使红色褪去。
丙:过氧化钠会跟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从而使红色褪去。
(1)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乙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丙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表中空格: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


D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你提供40 g NaOH固体、足量的蒸馏水和足量的CO2气体,你怎样把NaOH完全转化成Na2CO3?

某实验小组对中学课本中可生成氢气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三个可以生成H2的反应:①Zn+盐酸;②Na+水;③Al+NaOH溶液。为点燃上述三个反应生成的H2,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l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点燃H2之前必须先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在点燃用上述装置制得的H2时,①③实验获得成功,②却失败了。他们分析认为失败的原因是Na与H2O的反应速率太快,Na的用量又太少。于是他们准备增加钠的用量,可教师说太危险,你认为产生危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小组查阅钠、苯(一种不溶于水的液态有机物)、水的密度分别为0.97 g·mL-1、0.88 g·mL-1、1.00 g·mL-1,并据此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在改进后的实验中H2的生成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减慢”或“加快”)

(5)2.3 g钠投入20 mL水中完全反应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计溶液体积的变化)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8-9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图8-9
(1)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 。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
(3)装置D的作用是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