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陆地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副热带高压 ③地形因素 ④海陆分布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此时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温度判读,最可信的是
A.甲:大于24℃,小于28℃;乙:大于28℃,小于32℃ |
B.两者都大于24℃,小于28℃ |
C.甲:大于28℃,小于32℃;乙:大于24℃,小于28℃ |
D.两者都大于28℃,小于32℃ |
读四个国家2003年能源消费构成图。回答下列各题。数字代表的四个国家中,能源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 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湿地是一种特殊的:
A.水资源 | B.生物资源 |
C.土地资源 | D.气候资源 |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A.土地盐碱化 | B.物种骤减 |
C.酸雨加重 | D.沙尘暴增加 |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贫瘠 | B.开发的成本太高 |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得快 |
B.植物生长速度慢 |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
D.群落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 |
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已认识到热带雨林保护的意义,因此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不应再负任何责任
B.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是矛盾的,不可调和
D.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是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读图“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下列各题: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
A.草原 | B.苔原 | C.硬叶林 | D.针叶林 |
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 B.固体废弃物污染 | C.土地沙化 | D.臭氧层破坏 |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形成图中地区荒漠化最基本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位于内陆,气候干旱 |
B.地球变暖,气候异常 |
C.地球运动,地形上升 |
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
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发展加剧加速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灌溉 | B.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 |
C.矿产资源开发 | D.气候异常 |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是:
①在农区改善耕作与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②在牧区增加水井数量,保障牧草有充足水源
③在缺水的流沙地区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