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河西走廊1949年至2004年,人口增加约1.63倍,1990年至2006年,绿洲面积增加约1.35倍。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湿地是指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带的滩涂等。下表是四个年份河西走廊湿地面积(km2)统计的数据。
年份 |
湖泊 |
河流 |
沼泽 |
人工湿地 (包括水库) |
总面积 |
1973年 |
376.83 |
5911.37 |
7748.83 |
95.36 |
14132.39 |
1990年 |
353.49 |
5840.99 |
7014.71 |
90.25 |
13299. 44 |
2000年 |
354.69 |
5567.89 |
6463.79 |
133.50 |
12519.87 |
2006年 |
339.54 |
5548.98 |
6106.95 |
316.91 |
12312.38 |
材料二:图为“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据表分析河西走廊湿地变化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河西走廊湿地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除湿地变化外,石羊河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还有_________、________等,促进此地生态良性发展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的工业布局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角度看都是合理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B—C—D一线地租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
(2) 该地区的主导风向可能是______________风。
(3) A地考虑建一大型工厂,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可 ____厂,其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4) 图中B、C两地适合建造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是________地,其布局符合________最优原则。这里发展商业的有利条件是 。
(5)A、D两地居民区中,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为(),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为()
论是()还是(),云雨区都出现在冷气团一侧。
高原地区地势(),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但因地势高,气温低,年温差()。平原地区则相()。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同纬度地区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而且一年中昼最长+昼最短=()小时。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地区,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的夜长。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填写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理含义
A
C
F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