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有学问僧,也有留学生……唐朝,很多西方国家的宗教传到中国,一方面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另一方面也有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
——(孟宪实《唐朝的中外文化交融》)
材料二 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材料三 明清两朝由于禁止民众出海,在陆地和海洋上都把国门给封闭起来了……虽然清朝有为的君主比明朝的多,但是在思想领域的保守使进步和发展成为“不合祖制”的罪过。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到国外去学习佛教”和唐朝时期六次东渡日本的著名人物分别是谁?
⑵材料二中“惊人的海上远征”指什么事件?“海上远征”最远到达了哪里?
⑶材料一和三反映了唐朝和清朝各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同盟是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国家间的结盟,往往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而大国间的结盟状况又会对国际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到二战结束时共有52个国家加入了同盟。
材料三:美国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材料四: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两大集团分别指哪些国家?其竞争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
(2)《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两大组织对抗形成了什么国际格局?当前还在继续发展的是哪个组织?
(4)“欧盟”的建立有哪些重要影响?
(5)结合中国(或世界)的一个历史事例,谈谈同盟(合作或团结)的作用。
材料一:中新社 北京3月5日电 中国总理温家宝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两个小时,万言文章,精彩话语纷呈。
材料二:中新网 3月13日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大会发言人李肇星的邀请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现摘录部分内容,要求回答问题如下:
(1)今年的“两会”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召开的。
问题1: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哪一年召开?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是什么?
(2)中国的发展不会影响任何国家,中国不发达的时候不称霸,中国即使发达了,也不称霸,永远不称霸!
问题2: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3) 我们所做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问题3:这句话体现了民本思想。我国古代就有思想家强调以民为本,请举例说明。
(4)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即使是中国很穷的时候,我们也是铮铮铁骨。
问题4:试举两例中国抗击外侮的史实。
(5)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问题5:“50年的政治”指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风雨兼程,在这“第二次革命”的征途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人民,突破了一个又一个传统“禁区”,闯过了一道又一道艰难险阻。成功与挫折相伴,反思与期盼链接,欢欣与忧虑交织 ……穿越30年,随着城乡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亲历国民经济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历史留给国人无数难以忘却的记忆。
-----新华网 2008-01-28
材料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了题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的演讲。温家宝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实现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对外开放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他再次强调,中国的开放政策不会变。本世纪前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以后,中国同国际上的经济交往将更加频繁,更加相互依赖,更不可分,开放政策更不可能改变。
材料三:如图
(1)材料一中的“第二次革命”指什么?(2分)它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分)
(2)根据材料二,中国对外开放的作用有哪些?(4分)
(3)阅读材料三并根据所学知识,中国最初设立的经济特区是哪几个? (4分)
(4)请你为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哪次会议上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又是哪一事件?
(3)材料三中的“旗帜”是指什么?
如图,阅读材料并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农民拥护《土地改革法》
②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
③“卫星田”的稻穗能托往一女孩
④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8分)
(2)通过以上历史事件学习,你认为现在我国在制定、调整农村经济政策时应吸取那些经验教训,遵循那些原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