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历史学家,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他曾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 A.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 C.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 D.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这份报纸应该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
|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 |
| 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 |
|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 |
1925年5月,《民国日报》报道说:“国民党白改组以来,主张日益鲜明;国民……挺身加入者,已达百万以上。”此报道说明()
| A.国民党已经成为人民的政党 |
| B.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
| C.国民大革命得到了广泛拥护 |
| D.国民党已成为国内第一大党 |
《(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
| 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
| 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
| 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
| 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
|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平等 |
| D.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正式确立 |
古罗马法律裁判官曾宣告:“对于任何以违反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反善良风俗的侮辱,我给予一个针对他的诉权。”这表明罗马法()
| A.注重法律程序 | B.追求公平正义 |
| C.保护公民人格权 | D.已经十分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