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②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不先道理,明经以墨义,考试不本儒术,选人以书判殿,最不尊人物
③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乘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①②③④ | B.④①②③ |
C.④③②① | D.④②③① |
春秋时期,部分大诸侯分封了一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脱离本国而独立的国家,如晋封曲沃就是典型的例子。此现象反映了()
A.礼乐制度得以强化 | B.西周分封制遭破坏 |
C.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 D.井田制度开始瓦解 |
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山东的简称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
B.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
学者徐增阳在《流动与农民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中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
A.宗法血缘关系 | B.家国同构观念 |
C.中央集权意识 | D.民族传统美德 |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影响是()
A.加强了周天子对诸侯国的有效控制 |
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得以强化 |
C.地方权力严重削弱影响行政效率 |
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
《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制度是()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禅让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