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二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福建的四堡地区在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实用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1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
——摘编自[美]包筠雅《中国书籍社会史: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
(1)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书在欧洲迅速发展,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18世纪的时候,欧洲和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年来,泰西专以分中国为说。报章议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是在什么背景下上书的?
(2)材料二中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思想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电线铁路,变华为夷,鄙见迂疏,期期以为不可。
——《刘坤一遗集》
材料二:清朝一遇到外国的枪炮就丧尽了自己的声威,天朝正如小心保存在紧密的棺材内的木乃伊一样,只要与外界新鲜空气一接触,便一定要腐烂。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三:持鸦片初约以通市,吾不停贸易以自修自强,使无鸦片之毒,则外洋之银有入无出,中国银且日贱,利可胜述哉!
——《海国图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作者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他属于近代史上哪一派别?运用材料二的观点对材料一的主张作简要评价。
(2)材料三的作者对鸦片和贸易的关系提出了什么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曾说:“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材料二: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陛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材料三:有人问过作者:戈多究竟指什么?作者回答:“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戈多虽然未出场,但他在剧中是居于首要地位的人物,因此评论家们对他提出各种解释,有的解释为“上帝”,有的解释为“死亡”。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一基本原理?
(2)试述材料二出现的原因。它又导致欧洲文坛出现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又反映了哪一流派?其创作的主题怎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2)为什么材料二说“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倾向。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
请回答:
(1)结合你的认识,指出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主要历史依据。
(2)结合你所学知识,归纳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根据材料,结合你的理解,简要指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