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二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福建的四堡地区在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实用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1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
——摘编自[美]包筠雅《中国书籍社会史: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
(1)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书在欧洲迅速发展,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18世纪的时候,欧洲和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梁启超《立宪法议》
材料二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粱启超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思想主张相似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欧洲第二个工业化国家。
——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指的是什么?
(2)“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具体指什么?这对法国历史发展有什么意义?
(3)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二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
(4)材料二中“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社会史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浓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史范式也逐渐进入了高考命题人的视野。请回答下列有关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几个问题:
(1)下列三幅图片是徐州市张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据下图指出其变化及成因。(6分)
穿着改良旗袍的五位婆婆不再缠足的姑姑刚剪掉辫子的四位爷爷
材料二
材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2)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经济试点的报道示意图
承包责任书
材料三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四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指出占家庭总指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4分)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海关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海关两。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个,平均每年设厂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80万吨,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此你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