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15分)
腰围上的中国
①大多数学者不同,英国通亚咨询公司的创办人和着席研究员研究中国的工具是一把尺子,这把尺子测量的是中国人的腰围。根据他的跟踪测量,他公布了一组数据:迄今为止,中国城市男性平均腰围已经从1985年的63.5厘米增长至76.2厘米。在短短的27年的时间里,中国男人的腰围粗了20%.更令人震惊地是,其中40~50岁的男性的平均腰围已经达到了86.2厘米。这些数据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人越来越胖了。
②其实,早在2002年,我国就有2亿人超重,其中大约6000万人肥胖。这个庞大群体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黑洞:仅2003年,我国成人可归因于超重或肥胖所带来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中风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就高达211亿元。
③“仅仅在20多年前,即使在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人们仍在努力填饱肚子,现在他们却在拼命减肥。”与弗伦奇共同完成著作《富态:腰围改变中国》的一位作者马修·格莱博表示:“肥胖问题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系统的一枚定时炸弹。”
④从杨柳细腰到大腹便便,中国人只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人口的超重率增长了近40%,肥胖率增长了近100%。
⑤“啤酒肚”所体现的腹内积聚脂肪,即所谓的中心性肥胖,更容易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中心性肥胖将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更高,目前中国的肥胖人群中,八成以上存在这种肥胖类型。在中国,中心性肥胖是指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按照这个标准,本世纪初,我国35~74岁成年男性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16.1%,女性患病率为37.6%.换句话说,我国已有近4000万名男性和9000万名女性处于危险之中。心脑血管研究专家介绍,肥胖很容易引起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这“三高”会造成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就像水管里的斑锈迹。这些“锈迹”脱落下来,就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脑子里就是脑出血。这些脱落下来的“锈迹”还会堵塞血管,造成脑栓塞。如果堵塞发生在心脏就是冠心病。近年来,这类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率也在逐步攀升。
⑥更让人忧心的是,在成年人腰围越来越粗的同时,中国的小胖子也越来越多,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经超过55万人,12%的儿童体重超重。
⑦是什么导致中国人的腰围越来越粗?在格莱博看来,造成中国人日益“心宽体胖”的罪魁祸首之一是饮食结构的变化。2003年,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来福士广场开业时,他注意到那里售卖美国热狗、土耳其烤肉、超级汉堡包和哈根达斯冰激凌,却几乎没有中式餐饮。
⑧与饮食结构同时改变的,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最新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有83.8%的成年人从不参加锻炼。
⑨两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学者还注意到,城市化进一步“加粗”了中国人的腰围。“爱护草坪是中国公园的一个最普遍的规定。这意味着公园只是一条装饰得很漂亮的小径,而不是可以让人们嬉戏、锻炼的场所。”弗伦奇说。
⑩这样看来,要创造健康中国,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减小腰围,更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请简要写出本文的说明内容。
文章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第①段中加点的“迄今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
阅读全文,说说导致中国人的腰围越来越粗的原因。
请结合⑦~⑨段的内容给政府提几条创造支持性环境的建议。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
高帝求贤诏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 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 ②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 ③下相国,相国酂侯 ④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 ⑤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 ⑥、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 ⑦病,勿遣。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伯:同"霸"。②游:交游。"从我游"即参加治理天下。③昌:周昌,跟从刘邦入关破秦,建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④酂侯:即萧何。曾为沛县吏,秦末佐刘邦起义。在楚汉战争中有大功,官居丞相,封酂侯。⑤御史中执法:即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⑥义:同"仪",指仪表,包括身材尺寸、肤色。⑦癃(lóng)病:手足不灵活的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谓为 信然
②此人 可 就见,不可屈致也
③患在人主不交 故也
④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 亡绝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②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 与亮友善 |
君 与俱来 |
B.凡三往, 乃见 |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
C. 其有意称明德者 |
其如土石何 |
D.皆待贤人 而成名 |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
(4)甲文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的作用是 。乙文列举周文王和齐桓公的例子的作用是 。
(5)甲文中刘备"思贤若渴",乙文中汉高祖刘邦发诏令求贤,他们都渴求贤才来辅佐自己,但他们求贤的目的又有所不同。请指出不同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苏州知府姚公善①,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有王宾仲光②,博学能文,隐于医。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③,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洎④三过之,始款⑤论如平生。又有俞贞木⑥者,姚公以米贶⑦之,而误送钱继忠⑧所。继忠以太守所贶,勉为之受。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言贶米事,贞木曰:“吾不知,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姚公曰:“继忠如何?可得见乎?”贞木曰:“可。”姚公乃使人迎之。继忠曰:“吾民也,姚公太守也,太守与民分⑨如是之绝,吾不得诣府。然太守主也,吾为儒,宾也,以宾主相见,必在郡学乃可。”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明日诣学,继忠已先在,遂抗⑩言曰:“太守以民待继忠,继忠无所置身,若以儒见待,请就宾位。”姚公许诺,即堂上相再拜。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姚公甚重之。
(选自明•刘昌《悬笥琐探》,有删减)
【注释】①姚善:人名,明建文时忠臣。②王宾:人名,字仲光。③踞坐:蹲坐。
④洎(jì):到。⑤款:诚恳。⑥俞贞木:人名。⑦贶(kuàng):赐,赏赐。
⑧钱继忠:人名。⑨分:区别。⑩抗:同“亢”,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必躬诣之:
②明日诣学:
③姚公乃使人迎之:
④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
②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
(3)简要概括选文写了姚善哪几件事?
(4)选文主要表现了姚善 的特点。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饘:zhā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多获全济
②甚异之
③见许
④朝议令善明举人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 |
其真不知马也 |
(《马说》) |
B.为之叹息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刻舟求剑》) |
C.善明以母在虏中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捕蛇者说》) |
D.痛悼于怀 |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
(《治水必躬亲》)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
① ② ③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相与步于中庭 |
|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③轼诣武卫营 |
|
④卒全其城 |
|
(2)用斜线(/)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志虑忠纯 |
志: |
|
②悉以咨之 |
咨: |
|
③时人异焉 |
异: |
|
④益州既定 |
既: |
|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有所广益 |
②益慕圣贤之道 |
B.①性行淑均 |
②大道之行也 |
C.①备得用与武帝交战 |
②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
D.①江南悉平 |
②悉如外人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5)【甲】文表现了诸葛亮的 ,而【乙】文则表现了诸葛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