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语段。(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4分)
纳米技术与永磁体
①提到永磁体,你大概会觉得陌生,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一辆普通的汽车的电动座椅、电动后视镜、电动天窗、雨刮、空调器等几十个部位,都要使用到各种永磁电机、永磁电动器件和永磁声响器件,这些都离不开永磁体。
②永磁体是指能够长期保持吸引铁质物体的磁性材料。它们磁性的强弱取决于其最大磁能积,如果磁能积越大,那么实际应用需要的永磁体的体积将越小,用量和成本也将随之降低。
③当前永磁体中磁性能最强、应用最广的是稀土永磁材料,主要为Nd-Fe-B系永磁体。
④Nd-Fe-B系永磁体,是1983年由日本和美国学者发明的具有最高磁能积的新型稀土永磁材料,它的磁能积非常高。Nd-Fe-B永磁体的吸力可以达到自身的600倍,也就是说一块60千克的永磁体可以吸起重达36吨的集装箱。它被称作当代“永磁之王”,是目前磁性最高的永磁材料,也是综合性能最高的一种永磁材料。“永磁之王”的研制成功,使各种永磁器件实现了超小型化。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000cc汽车发动机上采用这种永磁体后,发动机重量减少近50%,体积也小了将近一半。        
⑤在Nd-Fe-B稀土永磁制作的电机中添加极少量的镝和铽,就能够使电机中的磁铁变轻90%,它们是绿色能源产品的魔法配料。稀土元素镝和铽非常紧缺,世界上99%的镝和铽产自中国南方的广东、四川、江西等地。但开采过程却充满污染风险,用来提取稀土元素的酸性物质可能会进入溪涧和河流,破坏稻田及渔场,污染水源,会引发极其恶劣的环境问题。严重缺乏稀土的日本和富产稀土但封存了本国稀土矿的美国等发达国家,都从中国进口大量廉价稀土,给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压力。
⑥随着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对磁性要求越来越高。采用纳米技术来提高永磁体磁性是目前科学研究主攻方向。
⑦通过研究发现,只要在纳米尺度上将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复合在一起,就可以利用纳米技术制作出新型永磁体。这类磁体由于同时兼具了软磁材料的较高剩磁和永磁材料的较高矫顽力两大优势,新型永磁体就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高磁能积,因而具有了超强的磁力。
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都在积极研究用纳米技术制造一种被称为“纳米复合永磁体”的新型稀土永久磁铁。它是利用纳米技术将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相互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⑨根据理论推算,利用一片直径为12.5厘米的这种新型纳米复合永磁体,将足以吸起7吨重的卡车。新型永磁体的磁能积的大幅增加,将大大缩小永磁材料体积,可以使新兴的电动汽车更加小巧灵活,也可以使庞大的核磁共振扫描仪变成便携手提式,甚至可以使曾经难以想像的10兆瓦风力发电机成为可能,进而形成小到可以放进掌心,却可以为一艘小型邮轮提供动力的强力磁铁。
⑩不但如此,新型永磁体大量使用了廉价的铁元素,降低了稀土元素特别是资源稀缺、价格昂贵的镝和铽的用量,减小实际使用的体积和质量,从而大幅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并有效提高了磁性能。这非常有助于减少世界各国对中国稀土资源的依赖,有助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原文有改动)
从文章内容看,为何新型永磁体会有超强的“磁力”呢?
“它被称作当代‘永磁之王’,是目前磁性最高的永磁材料,也是综合性能最高的一种永磁材料。”一句中“目前”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000cc汽车发动机上采用这种永磁体后,发动机重量减少近50%,体积也小了将近一半。”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严重缺乏稀土的日本、富产稀土但封存了本国稀土矿的美国等发达国家,都从中国进口大量廉价稀土,给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压力。”结合本文内容,请你为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节选)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制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印出印花来呢?”由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不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选文论证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为了证明这个中心内容,作者采用论证的方法,一是
二是
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呢?(3分)
文中第二段“由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例外的惭愧
张晓风
①我有一个特点令我自己十分惭愧,那就是:我经常不惭愧。
②譬如说,我去人家家里吃饭,女主人烧得一手好菜,我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诚心诚意地赞道: “真惭愧呀,这么好吃的东西,我怎么就烧不出来呀!”
③可是,等晚上回到家里,夜深人静之际,我仿佛听见极幽微的声音在提醒我:“哎,我说,你这家伙,你说的话好像不太诚实哦!你想想,你真的惭愧吗?你只不过是说说罢了,你干吗要说这种话?这世上说话不实在的人已经太多了,你还要再增加一个吗?”
④我当下嗫嗫嚅嚅:“哎呀,我并不是撒谎,我当时大概一时冲动吧?我其实并不打算惭愧的,更不打算改过,我下回小心不乱说不实之话就是了。”
⑤其他的事依此类推,例如人家的屋子布置得如何雅洁清幽,人家的研究做得如何深沉扎实,人家的菜园打理得如何鲜翠欲滴,我其实都厚着脸皮轻易放过自己——动不动就惭愧,那日子可要怎么过啊?
⑥不过,倒有一桩“外套事件”例外。
⑦大约十年前,我在暑假去新西兰旅游。台湾的暑假其实正逢新西兰的冬天,这一点,我虽然也知道,却仍然心存侥幸,不肯多带厚重的衣服。管他呢,等到了新西兰冷得受不了,再想办法吧!
⑧到了新西兰,我那几件毛衣实在挡不了事,立刻想去买衣服。刚好那天朋友开车带我出游,车子高速开在公路上(新西兰人少车少,路又宽平,几乎每条路都可当高速公路来开),我忽然大叫:
⑨“停车,停车——开回去,我看到一所教堂!”
⑩“教堂怎么了?”
⑪“教堂门口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大义卖。 ”
⑫“奇怪,”朋友半信半疑,“车子开那么快,你也看得到!”
⑬但她还是把车退了回去,果真教堂在举行义卖。义卖多半不卖什么好东西,都是些人家用不着的旧物品,倒是巧克力奶和饼干做得非常好,我们各点了一份。忽然,我看到了一件美丽的羽绒外套。哎呀,那刚好是我想要的,跑去一试,尺码正合适;再看价钱,天哪,差不多合台币两千元。当天的大堂里,每件东西都贱价,就这件外套死贵。怎么回事,我竟看上唯一一件贵货,便忍不住想还价。
⑭“对,我知道,”摊位的主人说,“这是场子里最贵的东西,可是这是我朋友刚从美国寄来送我的,全新呢!”
⑮天气实在冷,我立刻付了钱,并且舍不得脱下。
⑯“这件衣服穿来不错,你为什么不自己留着呢?”
⑰“我不想穿得那么奢华,我穿普通的衣服就好。而且,教堂需要钱!”
⑱我这才仔细看她,她穿一件非常黯淡的土色毛衣,她的人也带几分土色。我忽然惭愧起来,我这样随手就买了东西,而这东西却是原主人口中的奢侈品。
⑲年年冬天,我穿这件衣服的时候,内心都十分惶愧。想起那清瘦的主人,我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但我又不能拿这件衣服去还她,只好小心翼翼爱惜着穿,好来赎我的罪咎。不管我能活多少岁,不管我有多重要的场合须出席,我立志再不去买第二件冬衣。
⑳我惭愧,对那位我不知名的南半球的穿着素朴的女子。平生极少生愧,但一想起那妇人安静的眼神,瘦弱的身体,低抑的语调,我就——惶恐惭愧。
(选自《读者》2012年第19期,略有删改。)
文章①~⑤段写了四个“惭愧”的例子,请找出让作者“惭愧”的原因,依次填补下列空白(每空不超过9个字)。
(1)人家(2)人家
(3)人家(4)人家
文章第⑦段有“心存侥幸”一词,请揣摩一下作者当时的心理,并分析该词语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答:_
文章题目为“例外的惭愧”,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对“惭愧”的理解和认识。(不超过100个字)
答:_

阅读下文
十三岁男孩的忧伤
玲珑
①儿子桑岩和同学去爬山,出了点小事故,左腿小腿骨折了,在骨科医院治疗。
②这是桑岩长这么大,第一次因受伤住院,看望的人络绎不jüé,带着各种营养品和水果。我和老公每天也轮流值班陪着他,每天想办法给他做可口的饭菜。
③家境富足,这个时候更想让孩子享受到好的照顾。
④那天中午,我开了车带着从家里煲的冬瓜排骨汤赶到医院时,病房里静悄悄的,桑岩旁边的病床空空荡荡的,只有桑岩在,老公在我快到时赶回公司去处理工作了。
⑤我把冒着热气的排骨盛出来,这是桑岩从小最爱吃的,每天都吃不厌。但这次,他却并没有表现出我熟悉的热情来,只是看了一眼,然后说:“妈,以后你别给我送饭了,我想吃医院的饭菜。”“怎么了?”我有些诧异,“医院的饭菜怎么会可口呢?做得那么粗糙简单。”
⑥桑岩却并不回答我,又说:“你也别让那么多叔叔阿姨带着东西来看我了,好吗?”
⑦我有些愣怔,看着他——我在这个十三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⑧我轻轻问他:“告诉妈妈,为什么呀?”
⑨桑岩犹豫了一下,转过身指指旁边的床位:“因为我不想让那个哥哥心里难受。”
⑩桑岩旁边的床位,有个比桑岩大两三岁的男孩,小腿粉碎性骨折,已经住院半个多月了。我不知道桑岩为什么会这么说。于是我问:“哥哥为什么会难过?”
11“因为……”桑岩说,“你知道吗?他没有妈妈,他爸爸在工地上班,都没有时间照顾他,工地上的人有空就轮流来陪他,但是没有人给他带好吃的,他只能吃医院的饭。妈妈你看,他的柜子里面都是空的,连一盒牛奶都没有,可是你们什么都给我买,他看了,心里一定会难受的。以后我和他一起吃医院的饭,我陪着他,他就不难过了……”
12我的心也不由得柔软起来,因这个十三岁男孩的善良——这些天,我只顾着他,心疼着他的伤,担心着他的恢复,全力以赴地照顾他,却忽视了他旁边那个跟着父亲在工地上受伤的少年,忽视了他的处境、他的感受。我忽视了我们对桑岩如此丰富的宠爱,会让同样在病痛中孤单的男孩更加孤单,或者会自卑、伤感……桑岩一定是捕捉到了他的目光,那目光中一定流露出了这样的感受。
13可是,我还是不愿意为此委屈儿子。于是我说:“那以后我多做一些,你和那个哥哥一起吃好吗? 你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分一些给哥哥……”
14“不好。”桑岩打断我,“妈妈,这样他会觉得我们是可怜他,我不想那样做,如果是我,我也不会要别人可怜。妈,你就让我吃医院的饭吧,挺好的。”
15我的视线忽然就模糊了,然后,我伸出手轻轻拥抱了儿子。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到了我的爱是多么自私和狭隘,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十三岁的男孩
16桑岩还不懂得太多大道理,甚至不谙世事,但是他本能地知道,善良就是
17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的善良呢!
根据拼音写汉字。
络绎不jüé
第④段划线句是描写,作用是

文中桑岩的言行导致“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是————。(每空填两个字)。
文章第7、第12、第15段反复提到“十三岁男孩”,请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结合全文来看,下列句子最不适合填在第16段的横线上的一项是()

A.不在病痛面前炫耀健康,不在贫穷面前显示富有。
B.在一顿简陋的饭菜面前,隐藏碗中的美味和丰盛。
C.关注细节体察别人感受,将心比心给人一份尊重。
D.乐善好施甘于奉献自己,一腔热忱乐于成全他人。

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1)第二天开饭时,邻床哥哥发现桑岩和他一样在吃医院的饭,他会怎么想?请以第一人称写一段邻床哥哥的心理描写。
(2)读了这篇文章,有人认为桑岩改吃医院的饭照顾到了邻床哥哥的自尊,也有人认为桑岩的行为反而可能更伤害邻床哥哥的自尊。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我选做题作答(80字左右)

阅读下文
雾霾
①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是将两种相似且难以区分的天气现象共同提及的概括性说法。
②雾是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的天气现象;水平能能见度在1000-10000米时则被称为轻雾。由于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光的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③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并导致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现象。由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④雾和霾常常相伴出现。区别雾和霾,空气相对湿度是重要依据。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人们习惯上称此是少天气为霾天;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主要是雾造成的,通常被称为雾天;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一般被统称为雾霾天。
⑤在雾霾天气中,PM2.5是“罪魁祸首”。其主要来源有多个:一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二是汽车尾气;三是工厂制造出的废气污染;四是冬季取暖时燃烧煤炭低空排放的污染物;五是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以及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
⑥这些污染颗粒和细菌、病毒等一起在水滴上,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大雾一周不散,烟尘废气 在低空聚积,期间有4700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于非命,雾散后,还有8000多人因雾死亡,“雾都劫难”震惊世界,人们将伦敦雾灾列为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这是显性危害的例子,更多的情况是雾霾在不知不觉中危害着人的健康。
⑦雾霾天应减少开窗,减少外出,外出时避免骑车,戴正规合格的口罩、多食清肺润肺食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源头上采取“减排消尘”的措施。此法既能减少由温室气体引发的空中水汽,又能减少空中的凝结核,从而达到控制雾霾频发的现象。这方面伦敦做出了榜样: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在“减排消尘”上大做文章,如今已见成效,原来每年有几十个雾霾天,现已降至5天,世界著名的“雾都”已名不副实
第⑦段中“名不副实”一词在文中具体含义是指不相符。
第④段中“常常”一词能否去掉?请阐述理由。
第⑥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其作用是

根据文章第①至④段内容,结合下列两张图表,判断徐汇区12月5日、6日、13日的天气,将相应的选项填在横线上。
12月5日12月6日12月13日夹 A.雾天 B.霾天 C.雾霾天

本文⑤至⑦段依次说明了:、雾霾的危害、。其说明顺序是

阅读下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丹崖
①他的确是个命途多舛的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也就算了,但是,两岁那年,他又失去了父亲,全靠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上了小学,这时候,家里的生活就更加困难。他经常饿着肚子上学,沿途的酒馆里飘来浓浓的饭菜的香味,馋得他一个劲儿地咽口水。实在饿极了,只得在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从茶馆门前的残茶筛里偷偷抓了几把泡过的茶叶充饥。
②13岁那年,为了缓解家庭压力,他终止了学业,参军到了部队做了一名通讯员,每天跟随一个司令员,负责给司令打扫卫生,牵马。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个司令员被安排到了济南四里烈士纪念塔筹建处工作,因工作需要,这个筹建处集合了一大批美术人才,在这些美术人才的耳rǔ__目rǎn__下,他一下子迷上了油画。
③为了练习绘画,他到处找纸张,他的第一张油画是在自己的床单上完成的。 他画的是一张斯大林肖像,完成油画的那一晚,他欣喜若狂到辗转难眠,从自己的这幅画里,他仿佛看到自己生命的图景,那图景是那样的光明。19岁那年,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他的艺术生命从此开始,风生水起。
④然而,他的事业之树刚刚萌芽,就被一场严霜被抹煞了。因为,文化大革命来了,他被凶残的造反派剁碎了脚骨,挑断了右手手筋,而且还被押着到处游行。在这场劫难当中,他受尽了非人的待遇,后来,他还被关进了监狱,一关就是5年!
⑤经历了“ (1)”,陡现“ (2)”,没想到突然又来了个“ (3)”,许多人都认为他一定要崩溃。然而,在这5年当中,他没有抱怨命运待他的不公,而是把监狱当成了自己人生的又一座“高等学府”,为此,没有一刻停止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没有毛笔,他就用筷子练习作画,由于他的手筋被挑断了,一开始,他连筷子也抓不住,但是,他并没有就此向命运屈服,每天坚持练习,他付出了比常人多出百倍的努力,才渐渐恢复了自己的绘画能力。
⑥回忆起这段岁月,他眉飞色舞地说,这里是十八层地狱,但是,也是锻炼汉子的最高学府,我就是从那里来的!是的,正是这位从十八层地狱当中走出来的汉子,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非常出色的知名画家!没错,他就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
⑦成名之后的韩美林,又开始了另外一场战争,那就是与病魔的周旋,他曾患有糖尿病,还因劳累型心肌梗死做了一次心脏搭桥手术……但是,每一次,他都是胜者!
⑧提及他的艰难处境,许多人都对他竖起大拇指,人们都说,换作其他人,早就被拖垮了,甚至是因崩溃而轻生了。对于这些,韩美林这样说:“世界美好也在于有丑的东西,人家折磨你,你再想不开,你再想不开,这不是和别人一起折磨你自己吗?我看不如奋发向前的好,前面有鲜花,不全是荆棘。”
⑨是啊,前面有鲜花,也有荆棘。这鲜花,并不是开在普通的土壤上,而是开在韩美林的心灵深处,这鲜花所散发出的倔强芬芳,足以让他忽略一切泥泞和荆棘,始终占据坚强人生的领奖台上!
⑩冯骥才曾经这样评价早年的韩美林:“当韩美林张开双臂热烈拥抱这个世界的时候,无数贪婪的手把他两兜掏了个精光。”我想,那时候的韩美林一定想:感谢上帝,轻装简从以后,可以让我跑得更快!
在第②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耳rǔ目rǎn____________
请在第⑤段横线上选填词语,并说说选填的理由。
A.山穷水尽 B.山环水绕 C.山清水秀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描写手法,形象传神地表现了韩美林先生_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请为本文选一个标题,并谈谈你的理由。
A.前面有荆棘,不全是鲜花 B.前面有鲜花,不全是荆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本文看,对于艺术大师韩美林成功原因的探究,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诸多艰难处境的磨砺 B.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C.极好的艺术天赋 D.良好的机遇。

请用80字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阅读感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