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班做,12分)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质量都是50 g的 HCl、NH3、CO2、O2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少的是__________。
(2) 将2.3 g 金属钠投入到2.0 mol/L 100 mL的MgCl2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假定反应后溶液体积不变);如果将钠、镁、铝均为0.3 mol分别与100 mL浓度为1 mol/L的HCl溶液反应,标况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
(3) 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 SO
的离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4) 实验室里快速制备少量氯气可利用如下反应:
2KMnO4 + 16HCl(浓)="=="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用“双线桥法”表示出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该反应HCl表现了_______________(选填“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
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则反应生成的n(Cl2)=______________。
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请回答钢铁冶炼、腐蚀、防护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下列哪个装置可防止铁棒被腐蚀_____________ 。
(2)在实际生产中,可在铁件的表面镀铜防止铁被腐蚀。装置示意图如右:
请回答:
①A电极对应的金属是______(写元素名称),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若电镀前铁、铜两电极的质量相同,电镀完成后将它们取出洗净、烘干、称量,二者质量差为51.2 g,则电镀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物质的量为_______。
下表是50 mL稀硫酸与0.10 g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
金属 状态 |
c(H2SO4) /mol·L-1 |
溶液温度/℃ |
金属消失 的时间/s |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1 |
丝 |
0.7 |
20 |
36 |
250 |
2 |
丝 |
0.8 |
20 |
35 |
200 |
3 |
粉末 |
0.8 |
20 |
35 |
25 |
4 |
丝 |
1.0 |
? |
35 |
125 |
5 |
丝 |
1.0 |
35 |
50 |
50 |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2和3表明,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反应速率越快;
(2) 实验4中“?”处的温度分别是℃。
(3) 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填实验序号);
(4) 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其实验序号是。
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池,其构造如图所示;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
a极是极,b极是极,
负极反应式为:。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得到下表实验结果:
实验 序号 |
A |
B |
烧杯中的液体 |
![]() 针是否偏转 |
1 |
Zn |
Cu |
稀硫酸 |
有 |
2 |
Zn |
Cu |
乙醇 |
无 |
3 |
Cu |
C |
氯化钠溶液 |
有 |
4 |
Mg |
Al |
氢氧化钠溶液 |
有 |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电流由极流向极(填“A”或“B”)
(2)实验4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表明负极是电极(填“镁”或“铝”)
(3)实验3 表明
A.铜在潮湿空气中不会被腐蚀 B.铜的腐蚀是会发生的
(4)分析上表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活泼的金属一定做负极
B.失去电子的电极是负极
C.烧杯中的液体,必须是电解质溶液
D.浸入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电极,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其中一种非金属)
(1)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N≡N键的键能是a kJ·mol-1,H-H键的键能是b kJ·mol-1;N-H键的键能是c kJ·mol-1。由N2和H2合成1mol NH3时可放出kJ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