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50 mL稀硫酸与0.10 g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 实验 序号 |
金属 状态 |
c(H2SO4) /mol·L-1 |
溶液温度/℃ |
金属消失 的时间/s |
|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 1 |
丝 |
0.7 |
20 |
36 |
250 |
| 2 |
丝 |
0.8 |
20 |
35 |
200 |
| 3 |
粉末 |
0.8 |
20 |
35 |
25 |
| 4 |
丝 |
1.0 |
? |
35 |
125 |
| 5 |
丝 |
1.0 |
35 |
50 |
50 |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2和3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
(2) 实验4中“?”处的温度分别是 ℃。
(3) 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4) 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
有一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2CO3、NaCl、Na2SO4、CuCl2、Ba(NO3)2、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1)将该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
(2)在滤出的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气体。
(3)取滤液做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未见紫色火焰。
由上述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
近闻美国和日本正在研究用Na2SO3吸收法作为治理SO2污染的一种新方法。第一步是用Na2SO
3溶液吸收SO2生成NaHSO3;第二步是加热吸收液,使之重新生成Na2SO3,同时得到含高浓度SO2的副产品。试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和CO2,其质量比为;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
(2)标准状况下
,CO2和CO的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1.2L,则此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是, CO2和CO的体积比为
。
已知在标况下的四种气体①6.72LCH4 ②3.01×1023个HCl分子
③13.6克H2S
④0.2molNH3用相应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
(1)体积最大的是;(2)密度最大的是;
(3)质量最小的是;(4)含氢原子数最少的是。
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者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加热分解
等。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用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提取碘水中的碘,用方法。
(3)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采用方法。
(4)淡化海水,可采用方法。
(5)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