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4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3日,杜鲁门指使国务院声称:我们不要那么匆匆忙忙承认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0年,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严禁美国商界对华贸易,1951年,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对中国“禁运”提案。
材料二:2012年2月13日至17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为期五天的正式访问,习近平说,40年前中美交往大门重新打开,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中美双方高层认为2012年对中美两国都是关键的一年, 保持和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关系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材料三:钓鱼岛矛盾激化后,美国一方面向日本承诺,钓鱼岛属于美日安保条约保护范围,一方面又要中国不要挑起战争.有人形容美国的做法是“一手按住中国一手向日本递刀”。
(1)联系材料一,说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在政治、经济上对我国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40年前中美交往大门重新打开”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人认为“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关系”就是中美两国结盟,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用教材中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3)请从时代主题角度简要评价材料三中美国的做法。
阅读下列材料
“激愤的市民高呼口号,冲入主教家,主教死于乱棍之下,暴尸街头。封建势力急忙镇压,琅城人民坚持斗争十多年,终于取得了自治权。”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请回答:
(1琅城是哪国的城市?
(2)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时间?
(3)主要的代表城市有哪些?(请举出2个)
(4)西欧城市兴起的过程中,哪些人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材料一: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同意,就把不属于自己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志剃掉,那理发师的手应该砍掉。
材料二:雅利安人的部落侵入印度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内部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1)材料一是哪国法典的内容?这部法典是谁制定的?
(2)此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3)它在世界上有什么地位?
(4)材料二所说的是种什么制度?
(5)根据这一制度,判断当时印度商人属于哪个等级?
(6)这一制度最低等级是?
刹帝利这一等级包括那些社会阶层?
材料一 :所有的事实清楚地表明,此时的沙皇俄国已经步入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行列。它就如同一列穿越时空的火车,尽管后面还拖着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落后的村舍经济的尾巴。
材料二:从新政府成立到地税改革的完成,明治政府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基本实现了对封建幕府体制的破旧改革,尽管这些改革还不够彻底……它为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扫清了障碍。
(1)俄国“步入帝国主义国家的行列”开始于什么事件?为什么还“拖着落后的尾巴”?
(2)、材料二中的“改革”指的是什么?与改革前相比,这一时期日本的对外政策发生什么变化?
(3)、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的统治阶级掀起了一场运动是什么?
(4)、上述国家的改革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材料一: 英国殖民者来到北美大陆后,陆续占领了13块殖民地,面对英国的殖民统治,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13块殖民地终于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大国崛起》
材料二:“以1898年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统一和制度问题,在此后50年……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1)材料一中,“艰苦卓绝的斗争”指什么事件?请你评价一下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的功绩?
(2)材料二中当时阻碍国内统一的障碍是什么?“国内统一问题”的解决有何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