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


 
 
 
 
 
 


 

 
 



 
 
 
 

(1)①—⑦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第    周期    族。
(2)可作为半导体材料的是    (写元素符号)。
(3)表中元素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④与⑤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键的类型为    ,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5)表中元素①、②、③、⑤、⑦中,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数字序号)
(6)表中元素③、⑥它们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Ⅰ.实验室配制1mol/L Na2CO3溶液250ml。
(1)需要固体Na2CO3g;(2)该溶液中的阳离子数目为个;
(3)需要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 的Na2CO3溶液ml;
(4)将该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5)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不重复使用)

A.称量 B.洗涤 C.定容 D.溶解 E.摇匀 F.转移

Ⅱ.现有四种可溶性盐,其阳离子分别是K+、Ba2+、Fe3+、Ag+ 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是Cl-、SO42-、CO32-、NO3- 中的某一种。小华同学说,不用做实验就可以确定这四种盐,那么他确定的四种盐的化学式分别为:

现有X、Y、Z三种非金属元素,A、B、C三种金属元素,有如下情况:
(1)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2)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产物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3)两摩尔X的单质可与一摩尔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摩尔X2Y,X2Y常温下为液体。
(4)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5)A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棕红色固体,该固体溶于水呈黄色溶液。
(6)B与Z形成的化合物BZ3溶于水后逐滴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
(7)C的单质与Y单质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M。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Z,X2Y,M
②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③A的单质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BZ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⑤X单质与Z单质的混合气体经点燃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再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气体被完全吸收,求原混合气体中X单质与Z单质的体积比可能为

中学常见的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B―→C+D+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A是铁,B是稀硝酸(过量),且A可溶于C溶液中。则A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C、D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该反应是实验室制取C气体的反应。已知C是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呈酸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SO2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64 g SO2的物质的量为,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所含原子数为
(2)写出除去下列物质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
①Na2CO3固体(NaHCO3)②FeCl3溶液(FeCl2)
③Mg粉(Al)④CO2(SO2)

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是: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Fe(OH)3有吸附性,可吸附污物而沉积下来,具有净化水的作用。某科研小组用此法处理污水,设计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1)实验时若污水中离子浓度较小,导电能力较差,无法使悬浮物形成浮渣。此时,应向污水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

A.BaSO4 B.CH3CH2OH C.Na2SO4 D.NaOH

(2)电解池阳极发生了两个电极反应,其中一个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极反应①和②的生成物反应得到Fe(OH)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4)该燃料电池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CH4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稀土金属材料做电极。已知负极的电极反应是CH4 +4CO32-8e=5CO2+2H2O。则正极的电极反应是。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此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则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