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问答:

(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           。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       ,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状腺激素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现提供40只大小、发育状况相似的蝌蚪、两个玻璃缸、水草、清水、不含任何激素的食物、甲状腺激素等材料。请你完成以下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10分
(1)实验变量:
(2)实验设计:
①两个玻璃缸分别编号为A和B,各放入 只蝌蚪、适量清水、少量水草,每天同时喂食。
②A缸
B缸
(3)实验结果:
(4)得出结论: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做了下列探究: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氧气吗?
小娟同学用菜豆种子为材料,设计实验如右图所示(玻璃棒由上至下的A、B、C三粒种子,均为饱满且
具有完整活性的胚,杯内为清水,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只有种子B萌发。

(1)种子A不萌发B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2)种子B萌发C不萌发,种子C不萌发的原因是缺少
(3)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

小丽在探究“馒头在口腔内消化”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A
B
C
馒头碎屑或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馒头快
试管中加入物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oC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B试管中应加入
与A试管形成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结果是 试管中加入碘液后不变蓝,原因是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l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笫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 只
8只
10只
8 只

为了使实验结沦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2-1-c-n-j-y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
(3)蚂蚁是昆虫纲动物,体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