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2-1-c-n-j-y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
(3)蚂蚁是昆虫纲动物,体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 。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知道下雨会不会影响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打算测定雨前和雨后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是否相同,请你帮助他们共同完成探究。
(1)本实验中要选用的实验用品有。
①显微镜②碘液③载玻片④盖玻片⑤镊子⑥凡士林⑦透明胶带⑧缝衣针
⑨清水
A.①③④⑥ | B.①④⑥⑧⑨ | C.②③⑥⑦ | D.①③⑥⑦⑧ |
(2)提出问题:?
(3)作出假设:。
(4)制定计划:
①制作有刻度的载玻片6个,编号1~6.
②将1号~3号载玻片涂上置于雨前环境5分钟,4号~6号同样处理后置于雨后环境5分钟,置于(填“相同”或“不同”)地点处。
③将1号~6号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统计尘埃数采用法。
④取1号~3号载玻片尘埃粒子数的平均值与4号~6号载玻片尘埃粒子数的平均值作比较。
⑤若尘埃粒子数为雨前>雨后,则得出结论:。
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呼吸处”作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加紧B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填“A”或“B”)试管内的石灰石变浑浊了。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
(2)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
(3)人体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A.血液 | B.肺泡 | C.细胞 | D.气管 |
(4)在呼吸时,由于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气体就被;当和舒张,胸廓变小时,气体就被呼出。
(5)检验二氧化碳的常用方法是。
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试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
馒头形态 |
加入的物质 |
温度环境 |
实验现象 |
1 |
碎屑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2 |
碎屑 |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3 |
小块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4 |
碎屑 |
;2滴碘液 |
0℃;10分钟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分析1号~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对照实验是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实验结论是。
李彬同学为探究如何保鲜肉汤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将甲乙装置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都放在室温25℃的环境中,若干天后,得到了肉汤的保鲜方法。请问:
(1)李彬实验中的变量是,甲组实验在整个实验中起到作用。
(2)李彬用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
(3)实验后,李彬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到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你能否得出另一结论?为什么?
(4)以上说明细菌繁殖的条件是什么?
(5)你认为保存食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某同学通过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桑叶和其他植物叶的选择,探究“家蚕取食桑叶是否属于先天性行为”。请帮其解决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该实验要求所选取的其他植物叶子最好和桑叶的颜色、形状相似,原因是
。
(2)为排除学习行为对实验的影响,研究小组最好选择第组家蚕为实验对象。
①租来的体型较大的蚕②租来的体型较小的蚕③用受精卵自己孵化的蚕
(3)实验过程中,应以为变量设计实验环境,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选择。
(4)下图是该同学将剪成相同形状的桑叶和芹菜叶以及家蚕在玻璃板上放置方式的设计,你认为相对合理的是。
(5)实验过程中需更换实验对象(家蚕),重复几次上述实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