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图表的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抗菌药物 |
抗菌机理 |
青霉素 |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环丙沙星 |
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 (可促进DNA螺旋化) |
红霉素 |
能与核糖体结合 |
利福平 |
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过程
B.青霉素和利福平都能抑制①过程
C.结核杆菌的④和⑤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①~⑤过程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下列关于人完成生命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依赖于每个细胞,无需分工,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
B.依赖于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 |
C.依赖于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异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 |
D.依赖于以细胞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
细胞具有多样性,但其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即都有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 B.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 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 |
下列对细胞学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B.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 |
C.所有的细胞都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 D.细胞对另一个个体的其他细胞的生命起作用 |
化疗是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方法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下图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3周给药1次(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以上说法错误的是()
A.癌细胞最可能发生于高频率分裂的组织(如器官的上皮组织)
B.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不受密度制约因素的限制而不断分裂和生长,无正常细胞的接触抑制现象
C.据图可知最初给药后两类细胞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回升,而每次给药后癌细胞回升量少于正常细胞
D据图可知为了使癌细胞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可以在化疗过程中加大药剂量或缩短给药周期而不会引起较强的负作用。
下表是植物细胞生长的两个阶段(阶段Ⅰ和阶段Ⅱ)的一些数据:
长度(μm) |
直径(μm) |
细胞壁厚度(μm) |
细胞体积(μm3) |
液泡体积(μm3) |
|
阶段Ⅰ |
26 |
24 |
2 |
12600 |
600 |
阶段Ⅱ |
36 |
320 |
2 |
306000 |
264000 |
当细胞由阶段Ⅰ过渡到阶段Ⅱ时,发生了何种变化()
A.只吸收了水分 | B.只吸收水分和合成纤维素 |
C.只吸收水分和合成蛋白质 | D.既吸收水分又合成纤维素和蛋白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