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事师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初元中,举直言,迁虢令,复为护羌将军转校尉,护送军粮委输。而羌人反,绝转道,兵数万围尊。尊千余骑奔突羌贼。功未列上,坐擅离部署,赦,免归家。涿郡太守徐明荐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尊居部二岁,怀来徼外,蛮夷归附威信。博士郑宽中使行风俗,举奏尊治状,迁为东平相。
是时,东平王以至亲骄奢不奉法度,傅相连坐。及尊视事,奉玺书至庭中,王未及出受诏,尊持玺书归舍,食已还。致诏后,谒见王,太傅在前说《相鼠》之诗。尊曰:“毋持布鼓过雷门!” 王怒,起入后宫。尊亦直趋出就舍。先是,王数私出入,驱驰国中,与后姬家交通。尊到官,召敕厩长:“大王当从官属,鸣和鸾乃出,自今有令驾小车,叩头争之,言相教不得。”后尊朝王,王复延请登堂。尊谓王曰:“天下皆言王勇,顾但负贵,安能勇?如尊乃勇耳。”王变色视尊,意欲格杀之,即好谓尊曰:“愿观相君佩刀。”尊举掖,顾谓傍侍郎:“前引佩刀视王,王欲诬相拔刀向王邪?”王情得,又雅闻尊高名,大为尊屈,酌酒具食,相对极欢。
初,中书谒者令石显贵幸,专权为奸邪。元帝崩,成帝初即位,显徙为中太仆,不复典权。匡衡、张谭乃奏显旧恶,请免显等。尊于是劾奏:“丞相衡、御史大夫谭位三公,典五常九德,以总方略、一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为职。知中书谒者令显等专权擅势,纵恣不制,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阿谀曲从,无大臣辅政之义也。赦后,衡、谭举奏显,不自陈不忠之罪,卑君尊臣,非所宜称,失大臣体。”天子以新即位,重伤大臣,乃下御史丞问状。劾奏尊妄诋欺非谤赦前事,以涂污宰相,轻薄国家。有诏左迁尊为高陵令,数月,以病免。
(选自《汉书·王尊传》,有删节)
注释:①布鼓:以布作鼓,故为无声之鼓。  ②雷门:会稽城的城门。上有大鼓,传说越击此鼓,声闻洛阳。王尊这样说,是对东平王太傅当面朗读《相鼠》之诗的反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赦,免归家会:恰逢
B.怀来徼外怀:怀柔,使……归附
C.及尊视事视事:到任办公
D.驱驰国中,与后姬家交通交通:道路相通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尊千余骑奔突羌贼 乃作《思玄赋》宣寄情志
B.蛮夷归附威信因厚赂单于,答善意
C.尊持玺书归舍,食已还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不以时白奏行罚,阿谀曲从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下列句子,都能直接体现王尊不畏权贵品格的一组是
①尊亦直趋出就舍                ②尊曰:“毋持布鼓过雷门!”  
③王变色视尊,意欲格杀之       ④纵恣不制,为海内患害  
⑤卑君尊臣,非所宜称,失大臣体  ⑥妄诋欺非谤赦前事,以涂污宰相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皆言王勇,顾但负贵,安能勇?(4分)
(2)前引佩刀视王,王欲诬相拔刀向王邪?
(3)典五常九德,以总方略、一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为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叶 嘉 传
苏 轼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⑤〔山薮〕深山密林。⑥〔苶 (niè)〕疲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劝之武业:从事,以……为业
B.传遣诣京师给:供给,提供
C.嘉然吐气勃:大怒,激怒
D.遂得其子爵:封爵位,授以官爵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文章写的是茶叶,但通篇没有一个“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始 吾 见 嘉 未 甚 好 也 久 味 其 言 殊 令 人 爱 朕 之 精 魄 不 觉 洒 然 而醒 书 曰 启 乃 心 沃 朕 心 嘉 之 谓 也。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②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烦我清廉官自来。”玄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载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记数千言,即知文属:连缀
B.经史百家,不研究靡:没有
C.不烦我清廉官自来 意:意料
D.玄以祸福,归为理其讼 喻:打比方

以下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④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2)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佑,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
天监初,起家奉朝请。中军临川王宏兼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除仁威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时七庙飨荐已用蔬果,而二郊农社犹有牺牲。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诏付尚书议,依勰所陈。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
初,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引而之。其序曰:“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
然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乞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文集行于世。
(《梁书·刘勰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勰早孤,志好学笃:坚定
B.中军临川王宏兼记室引:征聘
C.论古今文体,引而之次:驻扎
D.候约出,之于车前干:拜见

下列句子中,表现了刘勰自信和倔强个性的一组是()
①依沙门僧佑,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
②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
③先燔鬓发以自誓。
④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引而次之。
⑤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
⑥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勰很早就成了孤儿,家境十分贫寒,但他跟从出家的佛徒,勤学苦读,因而博览群书,精通经纶。
B.刘勰曾上书皇帝,请求祭祀二座郊庙的贡品应该和七庙一样改成使用瓜果蔬菜,皇帝立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提升了他以示嘉奖。
C.刘勰编撰了《文心雕龙》五十篇,对古今文章加以评议,并在序言里对“文心”作了解释。沈约十分欣赏这部著作。
D.刘勰晚年在定林寺和慧震和尚一起完成了皇上要求的对经书的考证、撰写后,向皇上提出出家的要求,终于如愿以偿。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
译文:
(2)未期而卒。文集行于世。
译文:

课外文言文
章溢传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黄寇犯龙泉,溢从子①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曰:“吾兄止一子,宁我代。”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至夜绐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击破贼。俄府官以兵来,欲兵诛诖误②者。溢走说石抹宜孙③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宜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从平庆元、浦城贼。授龙泉主簿,不受归。宜孙守台州,为贼所围。溢以乡兵赴援,却贼。已而贼陷龙泉,监县宝忽丁④遁去,溢与其师王毅帅壮士击走贼。宝忽丁还。内惭,杀毅以反。溢时在宜孙幕府,闻之驰归,偕胡孙执戮首恶,因引兵平松阳、丽水诸寇。论功,累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溢曰:“吾所将皆乡里子弟,肝脑涂地,而吾独取功名,弗忍也。”辞不受。以义兵属其子存道,退隐匡山。
明兵克处州,避入闽。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太祖劳之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者能一之耳。”太祖伟其言,授佥营田司事。
(节选《明史·列传》第十六)
注:①从子:侄儿;②诖误:贻误,连累;③石抹宜孙:人名;④宝忽丁:人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溢从子存仁被执执:抓住。
B.集里民为义兵 集:收集。
C.以义兵属其子存道 属:同“嘱”,托付。
D.因引兵平松阳、丽水诸寇引:带领。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贼素闻其名,欲降之 B.溢以乡兵赴援,却贼
C.宜孙然其言 D.檄止兵,留溢幕下

与“为贼所围”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徒见欺于秦
C.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D.竖子不足与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兄止一子,宁我代。
(2)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