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Na2S2O8溶液可降解有机污染物4-CP,原因是Na2S2O8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SO4-)。通过测定4-CP降解率可判断Na2S2O8溶液产生(SO4-·)的量。某研究小组探究溶液酸碱性、Fe2+的浓度对产生(SO4-·)的影响。

(1)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将4-CP加入到不同pH的Na2S2O8溶液中,结果如图a所示。由此可知:溶液酸性增强,                (填 “有利于”或“不利于”)Na2S2O8产生SO4-·。
(2)Fe2+浓度的影响:相同条件下,将不同浓度的FeSO4溶液分别加入c(4-CP)=1.56×10-4 mol·L-1、c(Na2S2O8)=3.12×10-3 mol·L-1的混合溶液中。反应240 min后测得实验结果如图b所示。
已知 S2O82- + Fe2+= SO4-·+ SO42- + Fe3+,此外还可能会发生:SO4-· + Fe2+SO42- + Fe3+
① 实验开始前,检验FeSO4溶液是否被氧化的试剂是             (化学式)。如被氧化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当c(Fe2+)=3.2 ×10-3 mol·L-1时,4-CP降解率为      %,4-CP降解的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表达式为                                
③当c(Fe2+)过大时,4-CP降解率反而下降,原因可能是                         。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甲烷和氯气反应情况,设计了几个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一】用如图所示装置,排水法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后观察到量筒内形成一段水柱,认为有氯化氢生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只写第一步);该反应属于(填反应类型)
(2)水槽中盛放的液体最好为;(填标号)

A.水 B.饱和石灰水 C.饱和食盐水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二】用排蒸馏水法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反应后,滴加AgNO3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认为有氯化氢生成。
(3)该实验设计的错误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反应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每空2分,共18分)现有A、B、C、D、E五种物质,并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其中E为黑色粉末,在下图转化中均作催化剂

(1)B的化学式
(2)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C与水的反应,回答下列有关同题:

①固体C与水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检验导管出口气体的方法为:
③烧杯中的现象为:
(3)在加热条件下,某无氧酸(含有A中的一种元素)的浓溶液与E反应,生成单质气体X.为检验X的性质,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Ⅲ中的品红试纸的红色褪去,并未观察到“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预期现象,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②实验结束后,装置Ⅳ中可观察到现象是             ,若滴加两滴胶头滴管中的试剂,观察到溶液呈血红色,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X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X在化工生产上的一项用途: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以铝屑、稀H2SO4、NaOH溶液为主要原料欲制备Al(OH)3沉淀,设计了如下三种方案,见下表。阅读下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途径
生成1 mol Al(OH)3消耗H+或OH的物质的量/mol
消耗H+
消耗OH
1.Al→Al3+→Al(OH)3


2.Al→AlO→Al(OH)3


3.


(1)填写上表中空格并从节约原料的角度来分析,你认为应选择方案_________最为合理。
(2)本实验要用到NaOH溶液。某学生用已知质量y(g)的表面皿,准确称取(g)NaOH固体。他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放入(+ y)(g)砝码,在左盘的表面皿中加入NaOH固体,这时指针偏向右边,如图所示,下面他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使

(3)若称取的(g)NaOH刚好可配制0.5mol·L1NaOH溶液500mL。在下列配制溶液过程示意图中有错误的是(填操作序号)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列制备Al(OH)3实验步骤,填写空白:
①在烧杯A中加入50mL0.5mol·LNaOH溶液,再加入足量铝屑。给溶液稍加热。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蒸馏水把铝屑冲洗干净。称量铝屑的质量为m1(g)。
②在盛有适量稀H2SO4的烧杯B中应放入___________(g)(用含m1的式子表示)质量的铝屑,充分搅拌使铝屑反应完全。
③在盛有适量浓NaOH溶液的烧杯C中放入____________(g)(用含m1的式子表示)质量的铝屑充分搅拌使铝屑反应完全。
④将烧杯B和烧杯C中的溶液混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滤时某学生操作如图,请用文字说明图中错误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沉淀转移到烧杯中,用蒸馏水洗涤三次再过滤,再洗涤、
干燥得Al(OH)3固体质量为m2(g)计算本实验Al(OH)3的产率是_________________

(1)题每空1分,(1)题3分,其余各2分,共15分)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面所提供的仪器装置和药品制取NaHCO3溶液,设计如下实验。实验室提供如下药品:①2%NaOH溶液②稀HCl③稀H2SO4④饱和KHCO3溶液⑤浓H2SO4⑥CaCO3固体⑦K2CO3粉末⑧纯水。提供如下仪器装置: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l)请按下表要求,填写选择的装置和药品

分项
内容
CO2发生装置(X)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除杂洗气装置(Y)
制备产品装置(Z)
选择的装置(填序号)


C
选择的药品(填序号)



(2)如何检验所选择的发生装置(X)的气密性,请写出主要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装置按X、Y、Z顺序连接并检查气密性后,当加入药品实验时,X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Y装置中除去的杂质为_____________,
(4)常温下,向Z装置的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气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通入过量后,Z装置内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同学共同设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
又可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

(1)利用I、II装置制取气体(K2闭,K1打开)甲同学认为:利用II装置可以收集H2、NH3等气体,但不能收集O2和NO 等气体,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利用II装置作简单改进,(不改变仪器装置),也可收集O2和NO等气体,但不能收集NO2气体,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II装置再作简单改进(不改变仪器装置),还可收集NO2气体,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I、III装置验证物质的性质(K2打开,K1关闭),如设计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则在A中加浓盐酸,B中加___________,C中加_________,观察到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 请利用I、III 装置自行设计有机实验,写出实验所用的试剂,简述C中的实验现象及根据此现象所得结论。
A中加___________,B中加___________,C中加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