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林、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 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表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 )
①使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开始改变
②使中国传统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③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④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合理调整工商业是为了
| A.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 |
| B.实现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
| C.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 |
| D.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
过渡时期,人民政府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最主要措施是
| A.土地改革 | B.稳定物价 |
| C.没收官僚资本 | D.镇压反革命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召开。那么从1949年至1953年间,政协会议
| A.政协代表由会议选举产生 |
|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
| C.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
| D.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
|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
|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
| 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其关键的措施是
| A.没收官僚资本 |
| B.一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
|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D.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