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英国“棉都”曼彻斯特“是做赚钱生意的地方……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从这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 )
| A.公共设施尚不完善 | B.人民素质有待提高 |
| 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 D.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 |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这一政策
|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
|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
|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
|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
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有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 B.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
| C.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 D.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
“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对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的正确理解是
| A.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 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
|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 D.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
近代中国的广大内陆地区仍然使用竹排或牛羊皮筏子等原始工具运输载客,而不用轮船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影响程度不同 | B.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
| C.地理环境不同 | D.人们思想意识不同 |
史料记载: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上海工厂被毁2000多家;在1937年可以购买两头牛的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到1947年只能买一只煤球,民族工业遭到巨大打击。对上述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帝国主义侵略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
| B.封建势力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
| C.恶性通货膨胀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
| D.三座大山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