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的一面旗帜。1872年它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创办,3年后它奇迹般地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资轮船公司击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占了六成。由此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影响不包括
A.打破了外商轮船对航运业的垄断 | B.维护了民族经济利益 |
C.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 D.改变了中国交通落后的面貌 |
20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丹皮尔指出“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了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运用与发明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运用与发明。”下列哪项发明不能印证这一观点
A.瓦特改良蒸汽机 | B.爱迪生发明电灯 | C.贝尔发明电话 | D.诺贝尔成功研制炸药 |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 展”,为论证该观点,选择的论据不可能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了世界市场 |
B.革新的交通运输工具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
D.电讯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贸易通道的改变 |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
C.世界市场的形成 |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