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贵族每天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一个年薪100镑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受贿5000镑;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财,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英国社会( )
| A.生产力发展了,社会道德却日益沦丧 |
| B.追求物质享受,政治腐败不堪 |
| C.贫穷阶层日益扩大 |
| D.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动 |
下面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变化示意图。该变化反映了
| A.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 | 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
| C.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 | D.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
| 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
某年3月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形象,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独立宣言》发表 | B.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
| C.自由女神像落成 |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
1935 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
|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
除革命党、谘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这表明
|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
|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
|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
|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