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化的最初的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四幅图片,请为其命名恰当的主题词()
A.近代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
B.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及扩展 |
C.近代西方议会制度的确立 |
D.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趋势 |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
美国总统一般称为Mr.President(总统先生),美国独立战争后,副总统兼参议院议长约翰·亚当斯最初提出的头衔是“最仁慈的殿下”、“强有力的阁下”等称呼,最后众议院通过决议,只称呼华盛顿为总统先生,这个称呼后来一直沿用至今。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中央政府的制约与平衡 |
B.总统的权力至高无上 |
C.强调民主制度的公民意识 |
D.国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
“新和谐公社”是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1825年建立的理想模型。其中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其出现表明()
A.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新制度的探索 |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
C.工人运动促使资本主义完善自身的福利制度 |
D.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
西方史学家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完全入迷了。”然而到了“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引起此兴趣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资源的丰富 | B.新航路的开辟 |
C.工业革命的需求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