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图并阅读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对箭楼的描述,正确且完整的一组是( )
图片介绍:①北京正阳门箭楼始建于明代,1900年毁于战火。1906年重建,1915年增加栏杆及西洋花饰。民国时曾为国货陈列所。1949年解放军入城经此。1990年大修后开放。
①恢复了明清时期的原貌
②见证了北京屈辱与新生的历史
③帝制时代结束后曾为文化场所
④现在建筑主体建于清末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右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幅图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A.16世纪新教的势力超过天主教 |
B.16世纪天主教仍然居于绝对统治地位 |
C.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三教合流 |
D.宗教改革 |
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寓意是亚里士多德
A.敢于挑战权威 |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
C.忘恩负义 | D.求知欲强 |
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的意义在于()
A.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
B.批判了神权统治,鼓吹了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
C.发展了在人、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的人文主义精神 |
D.把人文精神推进到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
普罗塔哥拉(Pmtagoras)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Socrates)认为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下列选项中对两者认识正确的是
A.两者不一样。普罗塔哥拉使人的主体性觉醒,是对自然哲学的反思;苏格拉底使人统一于向善的标准之下,是对人的哲学的反思。 |
B.两者基本一致。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都认为世界有着统一的本体——“善”,而它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 |
C.两者不一样。普罗塔哥拉对神的作用进行了批判,使人与万物协调一致;苏格拉底对自然的作用进行了批判,认为人不是万物的尺度而是“善”的尺度,确立了人的尊严。 |
D.两者基本一致。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都否定了世间万物有统一的标准,认为感觉与认知是 最重要的,而感觉与认知又随个体的不同而不同。 |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对此正确理解是
A.以人的感觉与认识来评判事物客观存在与否的标准 |
B.提倡个人主义以及怀疑一切的思想 |
C.呼唤人类关注社会、政治与法律,解决日常生活发生的问题 |
D.惟有人有资格和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