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经济”的广泛兴起促成了“北大西洋的胜利” |
| B.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造就“北大西洋的胜利” |
| C.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北大西洋的胜利”的重要原因 |
| D.“东亚的奇迹”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
19世纪中期,推动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 B.跨国公司的出现 |
| C.工业革命的扩展 | D.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 B.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
| C.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 D.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
“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
| C.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时间是
| A.17世纪中期 | B.17世纪末期 | C.18世纪早期 | D.18世纪中期 |
欧洲人把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大发现”主要是指发现了
| A.非洲 | B.大洋州 | C.印度 | D.美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