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 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 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
| 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 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
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
| A.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
| B.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
| C.有限度地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军事、民用工业 |
| D.对封建制度实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和革新近代化是 |
近代自然经济之所以“瓦而不解”,有人总结,是因为地主“不会废”,资产阶级“没想废”,农民“没废成”,无产阶级“没废完”,帝国主义则说,“废他个啥!”这里的“废”是指废除( )
| A.封建土地私有制 | B.封建土地国有制 |
| C.农民土地私有制 | D.土地买卖制度 |
今天人们常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来命名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和演进的历史阶段,这是因为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
| A.改变了当时工人的经济地位 |
|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
| C.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 |
| D.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
如图为在法国取得发明专利的“汽马”。这项发明出现的前提是( )
| A.马的驯养与使用 |
| B.内燃机的创制与使用 |
| C.电的发明与使用 |
| D.蒸汽机的改良与使用 |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以来,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 B.工业革命的需求 |
| C.中西交流的加强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