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为了提高学生应对各种紧急事件的能力,某校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并开展了消防、防震演习和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
材料二:2013年3月26日,湖北省天门市一私立幼儿园一辆核载26名学生的校车发生侧翻,致车上多名学生受伤。4月12日,苏州一校车翻车致5人重伤。校车安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要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1)材料一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2)如果你发现有不合格的车辆拉载学生,你会怎么做?
(3)校园安全重于泰山,保护好每个学生,让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请你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谈谈如何才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材料:曾经在珠海发生过这样一幕:120多名中国打工仔迫于韩国女老板的淫威整齐划一地“伤心一跪”。这一跪令国内舆论哗然,而当时只有一个叫孙天帅的小伙子,孤独而坚强地站着:“你们跪什么?不就炒鱿鱼吗?不就是一个工作吗?”孙天帅的悲愤让工友们警醒:做一个人,有一样相当重要的东西需要捍卫,那就是自尊,尤其是民族的自尊。
请你结合课本有关知识和材料回答:
(1)什么是自尊?
(2)我们为什么要捍卫民族的自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为此,某中学开展了“走进父母——架起理解的桥梁”主题探究活动。
感受浓浓孝心 ★同学们在校园宣传栏内张贴了一张介绍杨蓉“割肝救母”事迹的宣传海报。
“最美女儿”杨蓉“割肝救母”
杨蓉是安徽的一名农村女孩。就在她上初三那年,母亲被查出患有肝硬化。经过几年保守治疗,母亲病情越来越重,唯有器官移植才能治愈。为了救助母亲,她放弃高考,并在2011年年底通过做手术,将自己三分之二的肝脏移植给了母亲。
杨蓉的举动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杨蓉说:“母亲给了我生命,又千辛万苦抚养我长大,我为他们做这些事是应该的。
(1)从杨蓉“割肝救母”的事迹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各大新闻网站也纷纷转载了报道杨蓉事迹的文章,全国各地众多网友积极跟帖评论。下面是网友的部分评论:
“水声潺潺”:杨蓉以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美德,她身上表现出来的孝老爱亲、敢作敢当、诚实质朴、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的学习!
“清风拂面”:“割肝救母”反哺心,感天动地大孝行!
······
(2)如果让你也发帖评论,你会写些什么?
架起理解桥梁 ★小青看了杨蓉的的事迹介绍后,心理充满了内疚,因为前段时间一直和妈妈闹别扭。困惑的小青找到了学校心理老师王老师——
小青说:“我现在发现,我妈真的老了。比如给我买衣服,妈妈老是给我买一些幼稚的款式;剪头发,一定要剪她选的样子;上学时,她叮嘱我带这带那;放学后,她又问我在学校干什么……真烦啊!我该怎么办?”小青不解地问。
王老师说:青少年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代沟”。
(3)你认为消除烦恼,跨越“代沟”的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4)如果你是王老师,你会给小青提出哪些具体的建议,帮助小青消除与父母之间的“爱的冲突”呢?(4分)
落实感恩言行 ★孝敬父母有多种表达方式,它表现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
(5)请你说出一句最能感动父母的话,做一件让父母感动的事。(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3月8日凌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200客机从吉隆坡飞往北京,计划6:30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却在凌晨1:20分失去联系。机上载有239人,其中154名乘客为中国人。失联事件牵动着国人的心,全国人民为生命祈福;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也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外交部和我有关驻外使领馆加强与同马来西亚等有关国家保持沟通,密切关注搜救进展情况,全力以赴进行搜救,不放弃任何拯救生命的努力,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中国公民善后工作。
(1)请你说说我们珍爱生命的依据是什么?
(2)人的什么不在于长短,而在其质量。我们应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让人生更有意义?
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中学生自理能力调查表
调查内容 |
调查结果 |
|
能自理 |
不能自理 |
|
早晨能否按时起床,不需要父母叫醒 |
18% |
82% |
是否整理自己的床铺,打扫室内卫生 |
36% |
64% |
自己是否会做饭,并主动洗碗 |
9% |
91% |
自己的衣服是否自己洗 |
19% |
81% |
做作业、复习功课,不用父母督促 |
53% |
47% |
(1)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
(2)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怎样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
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在学完《学会学习》这一单元后,组织了“有关学习方法的个案分析”的调查研究。下面是他们在调查研究中收集的资料。
甲:某些学科中我认为特别重要的或特别难学的章节,我总争取在课前作预习。
乙:我喜欢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但遇到问题时我也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
(1)请问甲、乙两位同学的学习方法分别属于哪种学习方法?
(2)甲同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