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与方正学书①
【明】王叔英
仆于执事②别十余年。其间情慕之浅深,书问之达否,曰事之细者耳,姑置之不足道也。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士之进退、天下之幸不幸与焉。侧闻被召,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兹实天下之大幸也,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
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难,自用其才者尤难。如子房之于高祖,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之于文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何则?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言之未尝不中,高祖得以用之,而当时受其利。故亲如樊、郦,不可得而间;信如平、勃,不可得而非;任如萧、曹,不可得而夺。此子房所以能自用其才也。贾谊之于文帝,不察其未能而易言之,且又言之太过,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于是文帝不能用其言,此贾谊所以不获用其才也。方今圣天子求贤用才之意,上追尧、舜,固非高祖、文帝可比;而执事致君泽民之术,远方皋、夔③,亦非子房、贾谊可伦。真所谓明良相逢,千载一时者也。将见吾君不问则已,问则执事必能尽言;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致斯民于唐虞雍熙④之盛者,在是矣。岂非天下之幸欤!
虽然,天下之事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亦有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如夏时、周冕之类,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如井田、封建之类,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难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从之易则民乐其利,从之难则民受其患。此君子之用世,贵乎得时措之宜也。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诸心者非一日矣。措之犹反掌耳,尚何待于愚言之赘哉!然仆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不能无言于左右耳。
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患之先。苟待其既失而后救之。是乃爱之浅而虑之疏也,其得为忠乎?天下知执事之深,爱执事之至,如仆者固多矣,窃谓忠于执事,未有能有过于仆者,伏惟稍垂察焉。
【注】①这封书信写于方正学被征召进京之初。方正学即方孝孺,明初著名学者,建文元年召为翰林侍讲,进侍讲学士,文学博士,深得惠帝信任,于国家大政,多所建议。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后,方孝孺被执不屈,遂被杀,并灭九族。“正学》是他的书斋的名称,学者称他为“正学先生》。作者王叔英时为知县。②执事,对人的敬称。③皋,皋陶(gāo yáo),传说中舜的贤臣,狱官之长。夔(kuí),人名,传说中的舜的贤臣,乐官之长。④唐虞,即尧、舜,因尧又称陶唐氏,舜又称有虞氏。雍熙,和乐光明的意思。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获膺大任矣膺:承当 |
B.故亲如樊、郦,不可得而间间:离间 |
C.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短:短处 |
D.贵乎得时措之宜也宜:合适,适宜 |
下列四组中,全都体明作者敢于忠言直谏的一组是 ( )
①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
②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
③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
④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诸心者非一日矣
⑤故不能无言于左右耳
⑥窃谓忠于执事,未有能有过于仆者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③④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与方孝孺阔别十余年,仰慕他的才学,时常以书信求教。这封信写于方孝孺被召进京之后。 |
B.张良和贾谊都有治国之才,但两个人的境遇迥然不同,其原因关键在于能否善于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 |
C.作者认为井田制和分封制在古代可以推行,在当时难于推行,表现了作者对方孝孺知难而上的改革精神的赞美。 |
D.作者对方孝孺爱之深、谏之切,委婉中透出心迹,切盼方孝孺能自用其才,表现了对朋友的真诚情谊。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远方皋、夔,亦非子房、贾谊可伦。
⑵必救其失于患之先。
与下列两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群怪聚骂 ②指目牵引
A.①素善留侯张良 | B.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②非能水也 ②天下云集响应 |
C.①辱书云,欲相师 | D.①不耻相师 |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翻译及默写
文言文考查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也,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犯笑侮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 |
B.因抗颜而为师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
C.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
D.余以为过言过:过失、错过。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崔棁字子文,博陵安平人。棁少好学,梁贞明三年,举进士甲科,为开封尹王瓒从事。棁性至孝,父涿有疾,谓亲友曰:“死生有命,无医为也。”棁侍之衣不解带,有宾至,必拜泣告于门外,请方便劝其进药,涿终莫之从。及丁忧,哀毁过制。明宗朝,授监察御史,不应命,逾年诏再下,乃就列焉。累迁都官郎中、翰林学士。
天福初,以户部侍郎为学士承旨。尝草制,为宰相桑维翰所改,棁以唐故事,学士草制有所改者,当罢职,乃引经据争,维翰不能诘,命权知二年贡举。时有进士孔英者,素有丑行,为当时所恶,棁受命往见维翰,维翰语素简,谓棁曰:“孔英来矣。”棁不谕其意,以谓维翰以孔英为言,乃考英及第,物议大以为非,遂罢学士,拜尚书左丞,迁太常卿。后以风痹改太子宾客,分司西京。卒年六十八。
棁平生所著文章、碑诔、制诏甚多,人有借本传写者,则曰:“有前贤,有来者,奚用此为!”凡受托而作者,必亲札致之,即焚其稿,惧泄人之假手也。棁笑不至矧①,怒不至詈,接新进后生,未尝无诲焉。群居公会端坐寡言,尝云非止致人爱憎,且或干人祖祢之讳。指命仆役,亦用礼节,盛暑祁寒,不使冒犯。尝自话于知友云:“某少时,梦二人前引行路,一人计地里,曰:‘一舍矣,可以止。’一人曰:‘此君当更进三十有八里。’复行如所言,二人皆止之,俄而惊觉。”棁常识是梦,以为定命之限,故六十七请退,明年果终焉。
——(节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注:①崔棁(zhuō) ②矧,(shěn)露齿。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权知二年贡举知:掌管 |
B.凡受托而作者,必亲札致之致:招致 |
C.且或干人祖祢之讳干:冒犯 |
D.复行如所言如:按照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逾年诏再下,乃就列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B.棁以唐故事,学士草制有所改者,当罢职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C.有前贤,有来者,奚用此为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D.尝自话于知友云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棁生性至孝,当他父亲病重之时,他衣不解带地侍奉之他,父亲去世守丧,他悲伤的程度也远远超过常人。 |
B.崔棁草拟文书,被宰相桑维翰改动,他引用唐时旧例辩驳,致使宰相桑维翰被贬官。 |
C.崔棁常为人写作碑诔、制诏等,事后都会焚毁原稿,是害怕给别人留下抄袭假借的空子。 |
D.崔棁认为一个人言语太多可能会引起别人的爱憎等不良反映,所以在公众场合时常保持缄默。 |
用“/”给下面文言文句群断句。
对 曰 夫 兵 在 御 之 得 其 道 不 在 众 多 陛 下 取 其 壮 健 以 道 御 之 足 以 无 敌 于 天 下 何 必 多 取 细 弱 以 增 虚 数 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译文:。
(2)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
译文:。
(3)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