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元旦"期间,小明同学随同他的父母去长城游玩,看到不少游客佩戴防PM2.5专用口罩,此口罩中的活性炭具有作用;景区内随处可见游客随手丢弃的饭盒及食品袋,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这种现象在我市梵净山等其他景区同样存在,请说出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至少答二点)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7分)中和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图象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图2中的(填甲或乙)图所示进行。
②曲线上M点表示
③向烧杯中倾倒2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2)为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根据上图实验,甲同学认为:NaOH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理由是
(3)为探究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编号为A、B、C、
D、E的五只烧杯中各装入36.5g溶质质量分数为5%、10%、15%、20%、25%的盐酸,再向上述五只烧杯中分别加入40g 20%的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测量其温度,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结论: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
交流反思:反应后,烧杯内溶液pH最小的是(填烧杯编号)。

(5分)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下图为铁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写:

(1)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B点表示化合物的颜色为
(2)某化合物化学式为(NH42Fe(SO42,它代表的点是(选填A、B、C、D、E、F、G)。
(3)写出由F点表示的化合物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6分)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镁。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1)上述提取镁的过程中,试剂A最好选用(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操作①为
(2)沉淀B与试剂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沉淀B的化学式为,由无水氯化镁制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
(3)海水本身就是含有氯化镁的溶液。请说出它与通过步骤①、②得到的氯化镁溶液的不同

(6分)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含硫煤燃烧排放的SO2会引起“酸雨”现象。
(1)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硫气体被飘尘吸附后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这个反应中飘尘起作用。
(2)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采用了“石灰固硫法”,即向煤中掺入熟石灰,用来吸收SO2,写出“固硫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为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原理来进行,即将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使之生成硫酸和氢碘酸(HI),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分)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少量硫酸铵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的气体可用试纸检验。
(2)铝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长时间用稀盐浸泡的原因是:,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发生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4)某些工厂用稀硫酸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溶液由无色变为色。
(5)硝酸银见光会分解,生成一种金属、红棕色气体(NO2)和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所以,在实验室中硝酸银应保存在色瓶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